夜半见海日,发轫扶桑红
出处:《望海石》
宋 · 胡融
枯藤拄苔磴,长啸淩秋风。
天空白露下,碧落摩青铜。
夜半见海日,发轫扶桑红。
黄支与流求,出没白浪中。
久誇坎井见,始知天壤空。
招手唤海童,寄书蓬莱宫。
我欲蹲此石,投竿慕任公。
巨鳌傥可得,持压江之东。
天空白露下,碧落摩青铜。
夜半见海日,发轫扶桑红。
黄支与流求,出没白浪中。
久誇坎井见,始知天壤空。
招手唤海童,寄书蓬莱宫。
我欲蹲此石,投竿慕任公。
巨鳌傥可得,持压江之东。
拼音版原文
注释
枯藤:干枯的藤蔓。苔磴:长满青苔的台阶。
淩:凌驾, 高过。
秋风:秋日的风。
碧落:天空。
摩青铜:映照着青铜色。
海日:海上日出。
发轫:开始出发。
黄支:古代地名。
流求:古代地名。
白浪:白色的波浪。
誇:夸耀。
坎井:井底。
天壤空:天地之大。
海童:神话中的海中孩子。
蓬莱宫:传说中的仙宫。
蹲:坐下。
任公:任公子,典故中的垂钓者。
巨鳌:传说中的大龟。
持压:压制。
江之东:长江以东。
翻译
枯藤缠绕着青苔台阶,我在秋风中高声长啸。清冷的天空洒下白露,碧蓝的天空映照着青铜色的景物。
深夜里看到海上的朝阳,如同扶桑花般鲜艳。
黄支和流求,时隐时现在白色的波涛中。
长久以来夸耀在井底所见,此刻才明白天地之广阔无垠。
我招手唤来海童,想托他给蓬莱仙宫送信。
我想要坐在这块石头上,像任公子那样垂钓江边。
如果能捕获巨鳌,我将把它压在长江的东岸。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站在海边的望海石上,眼前景象壮丽而深沉。"枯藤拄苔磴,长啸淩秋风",展现出诗人独自一人,倚着枯藤,踏着青苔,面对秋风,心境豪迈。"天空白露下,碧落摩青铜",运用了丰富的意象,描绘了秋夜露珠晶莹,天空如青铜般深邃,给人以广阔无垠的感觉。
"夜半见海日,发轫扶桑红",诗人描述了黎明时分,海日初升,犹如从神话中的扶桑树上升起,色彩鲜明。接下来的"黄支与流求,出没白浪中",提及远方的岛屿在波涛中若隐若现,增添了神秘感。
"久誇坎井见,始知天壤空",诗人感叹自己以往所见皆有限,此刻站在海边,才真正体会到天地之广大。最后两句"招手唤海童,寄书蓬莱宫",诗人想象与仙童交流,甚至想写信给传说中的蓬莱仙岛,表达了对超凡世界的向往。
结尾"我欲蹲此石,投竿慕任公",诗人表达出想要在此处垂钓,效仿古代隐士任公子的志向,希望能够像他那样逍遥自在。"巨鳌傥可得,持压江之东",则寓意着诗人期待能捕获巨鳌,象征着掌控力量,希望能改变现实,体现出诗人豪放不羁的个性和壮志雄心。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望海的场景,寓言与现实交织,展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对未知世界的探索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