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昔无机者,为君动离忧
出处:《送张彝归长沙》
唐 · 皎然
早闻凌云彩,谓在鸳鹭俦。
华发始相遇,沧江仍旅游。
策名忘苟进,澹虑轻所求。
常服远游诫,缅怀经世谋。
片帆背风渚,万里还湘洲。
别望荆云积,归心汉水流。
兰苕行采采,桂棹思悠悠。
宿昔无机者,为君动离忧。
华发始相遇,沧江仍旅游。
策名忘苟进,澹虑轻所求。
常服远游诫,缅怀经世谋。
片帆背风渚,万里还湘洲。
别望荆云积,归心汉水流。
兰苕行采采,桂棹思悠悠。
宿昔无机者,为君动离忧。
拼音版原文
注释
早闻:早就听说。凌云彩:形容才华横溢,能直上云霄。
谓在:以为处于。
鸳鹭俦:杰出人士的群体,鸳鸯与鹭鸶常比喻群贤。
华发:白发,指年老。
相遇:相遇相识。
沧江:泛指江河,此处有苍茫之意。
旅游:漂泊旅行。
策名:登记官名,指做官。
忘苟进:不急于求成,不贪图快速升迁。
澹虑:淡然处之,心态平和。
轻所求:不看重个人的欲望和追求。
常服:常常记取。
远游诫:远行或仕途中的告诫与教训。
缅怀:深切怀念。
经世谋:治理国家、济世安民的策略。
片帆:孤帆,指小船。
背风渚:船背对着风中的小洲行驶。
万里:形容路途遥远。
湘洲:指湖南地区,此指诗人的故乡或目的地。
别望:离别后回望。
荆云积:荆州上空聚集的云,比喻离愁别绪。
归心:渴望回家的心情。
汉水流:汉水奔流,比喻思乡之情绵绵不绝。
兰苕:兰花的茎叶,这里代指高洁的品性或旅途。
行采采:不断地行走或采集,比喻旅途中的行为。
桂棹:用桂木制成的船桨,象征高雅的情趣。
思悠悠:思绪深远,绵绵不绝。
宿昔:往昔,以往。
无机者:没有心机,自由自在的人。
为君:因为你。
动离忧:产生了离别的忧愁。
翻译
早就听说你拥有直上云霄的才华,以为你置身于那些杰出之士的行列。直到白发初生时我们才相遇,而我依旧在江河之上漂泊旅行。
追求功名却不愿苟且钻营,淡然处之不把个人得失放在心头。
常常记取远游的告诫,心中挂念的是治国平天下的方略。
孤帆背向风中的小洲驶去,跨越万里最终回到湘江之畔。
离别后遥望荆州的云层堆积,归心似箭如汉水般滔滔不绝。
如同采摘兰花般行走在旅途,用桂木桨划船思绪飘向远方。
往日我本是无拘无束之人,为你却生出这离别的愁绪。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皎然的《送张彝归长沙》,是一首送别诗。诗中的语言优美,意境辽阔,充满了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远方旅途的无限眷恋。
开篇“早闻凌云彩,谓在鸳鹭俦”两句,描绘了一幅壮丽的山水画面,云彩飞扬,仿佛仙境。接着,“华发始相遇,沧江仍旅游”表达了诗人与友人的初次邂逅,以及对长江流淌不息的赞美,这里暗含着对朋友的敬仰和对自然景观的向往。
“策名忘苟进,澹虑轻所求”显示出一颗超然物外的心境,既有对功名利禄的淡泊,也体现了诗人追求内心平静的哲学思考。紧接着,“常服远游诫,缅怀经世谋”则是诗人对友人的劝勉,希望他能够珍惜这份自由自在的心境,同时也透露出对过去伟大策略的回忆。
“片帆背风渚,万里还湘洲”描绘了一幅壮阔的画面,朋友乘船逆风而上,行程万里,却又回到了美丽的湘江之滨。这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也是对友人旅途坚韧不拔精神的颂扬。
“别望荆云积,归心汉水流”则表达了诗人在朋友离别时的依依惜别之情。最后,“兰苕行采采,桂棹思悠悠”通过对自然界中兰草和桂树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怀念。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以及对朋友离别情感的真挚表达,展现了一种超越尘世的精神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