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怪山僧拙言语,十年已不踏红尘
出处:《游龙角山福志院》
宋 · 李流谦
招提未到只闻名,乘兴来游意最真。
出郭都无三十里,同行恰有两三人。
入门竹径能明眼,随处禅房可著身。
莫怪山僧拙言语,十年已不踏红尘。
出郭都无三十里,同行恰有两三人。
入门竹径能明眼,随处禅房可著身。
莫怪山僧拙言语,十年已不踏红尘。
拼音版原文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到访龙角山福志院的景象和心境。诗人没有被外界的名声所束缚,而是出于自己的兴趣和情感真实地来到了这里。从“出郭都无三十里”可见,福志院位于郊外不远的地方,但同行的人却很少,这种清净的环境和人数上的稀少,为诗人提供了一个宁静而专注的心灵空间。
“入门竹径能明眼”,这里用到了对比手法。竹径通常给人以幽暗之感,而这里却说能够“明眼”,表达了诗人在这片清净环境中心灵的澄明和视野的开阔。紧接着,“随处禅房可著身”则进一步描绘出一个个散布在山中的禅房,让人可以随时随地进入冥想,寻求内心的宁静。
最后两句“莫怪山僧拙言语,十年已不踏红尘”,诗人对山中僧人的生活表示理解。这里的“拙言语”指的是山僧们朴实无华的话语,不善于世俗的交流。而“十年已不踏红尘”则表明这些僧人已经长时间离开了尘世,专注于他们的修行之路。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和禅房环境的描写,以及对山中僧人的生活态度的理解,展现了诗人对于心灵宁静与内在修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