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岩月在僧初定,南浦花残客未回
出处:《晨起白云楼寄龙兴江准上人兼呈窦秀才》
唐 · 许浑
兹楼今是望乡台,乡信全稀晓雁哀。
山翠万重当槛出,水华千里抱城来。
东岩月在僧初定,南浦花残客未回。
欲吊灵均能赋否,秋风还有木兰开。
山翠万重当槛出,水华千里抱城来。
东岩月在僧初定,南浦花残客未回。
欲吊灵均能赋否,秋风还有木兰开。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兹楼:这里指的楼阁。望乡台:比喻可以眺望家乡的地方。
乡信:家乡的书信。
晓雁:早晨的大雁,常用来寄托思乡之情。
山翠:青山,形容山色青翠。
万重:形容山峦重叠,非常多。
当槛出:正对着栏杆显露出来。
水华:水面的波光,这里指江面的美景。
抱城来:环绕着城市而来。
东岩:东边的山岩。
月在:月亮出现,此处指月亮升起。
僧初定:僧人刚开始入定,即坐禅修行。
南浦:南面的水边或渡口,常用于送别诗中。
花残:花已凋谢。
欲吊:想要凭吊,表示追念、悼念。
灵均:屈原的字,这里代指屈原。
能赋否:能否作诗,表示是否有作诗的才情。
秋风:秋季的风,常带凄凉之感。
木兰:一种植物,这里特指木兰花,也可能象征忠贞或高洁。
翻译
这座楼现在成了遥望故乡的高台,家乡的书信极少,清晨的大雁叫声凄凉。重重叠叠的青山正对着栏杆显露出来,千里的江面波光粼粼环绕着城池。
东边山岩上月亮升起,僧人们刚刚入定修行,南岸渡口的花已凋谢,旅客仍未归来。
想要凭吊屈原并赋诗一首,秋风中木兰花仍在开放,你可有那份才情?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站在高楼之上,眺望远方乡土的寂寞情怀。"兹楼今是望乡台"一句直接点出了诗人心中的乡愁,而"乡信全稀晓雁哀"则表达了信息不通,家书难寄,更加深化了这种离愁别绪的情感。
山水在这首诗中被赋予了一种阻隔和包围的意象。"山翠万重当槛出"中的"山"如同屏障,将诗人与远方的乡土隔绝开来;而"水华千里抱城来"则展示了水的流动性,似乎在试图连接被山阻隔的空间,但这种连接更多是视觉上的美丽,而非现实中的沟通。
"东岩月在僧初定,南浦花残客未回"两句描绘了一种静谧与孤寂的氛围。月亮在东岩之上,为僧侣带来了宁静;而南浦的花朵已凋零,却仍在等待着游子的归来,增添了诗中的哀愁。
最后两句"欲吊灵均能赋否,秋风还有木兰开"则展示了诗人对古代才子灵均的怀念,以及希望能够借由写作来抒发自己的情感。然而,即使是在秋风中,木兰花仍在开放,这或许象征着即便是在萧瑟的季节里,也还有一丝生机与希望。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了诗人深沉的乡愁和对远方美好事物的追怀,同时也透露出一种超越时空的文学寄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