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麋逢野寺,息马据胡床
出处:《腊日出猎因游梅山兰若》
宋 · 梅尧臣
我与二三骑,争驰孤戍旁。
逐麋逢野寺,息马据胡床。
鹰想支公好,人思灞上狂。
归来何薄暮,烟火照溪光。
逐麋逢野寺,息马据胡床。
鹰想支公好,人思灞上狂。
归来何薄暮,烟火照溪光。
拼音版原文
注释
我:第一人称代词,指诗人自己。骑:骑兵,古代的一种作战单位。
孤戍:孤立的守卫处所,边防哨所。
逐:追逐。
麋:麋鹿,一种大型鹿类。
野寺:野外的寺庙。
息马:让马停下来。
据:倚靠。
胡床:古代的一种坐具,类似现在的马扎。
想:思念,想象。
支公:东晋时期的高僧支遁,以隐居著称。
好:喜好,向往。
人思:人们怀念。
灞上:古地名,在今西安附近,以豪放的饮酒文化闻名。
狂:狂放,豪放不羁。
薄暮:傍晚,黄昏。
烟火:炊烟,代指家的温暖。
溪光:溪水的反光。
翻译
我与几个同伴,疾驰在孤独的边防附近。追逐麋鹿时,我们来到一座野外寺庙前,停下马匹倚靠在胡床上。
鹰儿似乎也想念着支公那样的隐士生活,人们则怀念着灞上那般狂放的情怀。
傍晚归程匆匆,只见炊烟照映在溪水的光芒中。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腊日出猎的场景,他与几位同伴策马疾驰在孤寂的边防附近。他们追逐着麋鹿,意外地来到了一座野外的寺庙前,于是停马休息,坐在胡床上。诗人借此环境联想到了晋代高僧支公的隐逸生活,表达了对清静禅意的向往。同时,他也想起了古代豪放之士在灞上的情景,流露出一丝狂放不羁的情感。狩猎结束后,天色已晚,归途中只见溪水闪烁着微弱的烟火光芒,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温馨的画面。整首诗通过个人经历和历史典故的交织,展现了诗人丰富的内心世界和对自然与人文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