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云晓出白衣澹,上人冉冉禅身轻
出处:《题慈云海上人泉石轩》
明 · 夏原吉
我尝驾鹤游蓬山,颠崖绝璧穷跻攀。
濯缨灵泉啖玉髓,振褐瑶石收金丹。
别来倏忽历年岁,泉石膏肓无妙剂。
又从淮海逾钱塘,要看溪山豁胸次。
越中忽遇慈上人,号称云海超常伦。
搆轩数楹傍岩谷,清泉奇石皆天真。
有时挹泉洗禅足,活活泉声漱凉玉。
有时扫石移禅床,线线苔痕皱晴绿。
银蟾夜浴清辉生,上人皎皎禅心凝。
碧云晓出白衣澹,上人冉冉禅身轻。
此泉岂与贪泉比,此石尤非钓石儗。
泠泠不入许由瓢,凿凿难为孙楚齿。
汲来竹底烹龙团,白花浮光六月寒。
琢之松窗陪兔颖,玄圭弄影三峰攒。
庐山一派飞千丈,窅渺谁能日相向。
虎丘一片容千人,萧索何由坐其上。
是知上人居此轩,清泉奇石常在前。
石能云兮泉能雨,上人清号宁虚传。
我将乘风周八极,未许长年坐此看泉石。
愿言沛尔云海之慈波,润及天下均饶益。
濯缨灵泉啖玉髓,振褐瑶石收金丹。
别来倏忽历年岁,泉石膏肓无妙剂。
又从淮海逾钱塘,要看溪山豁胸次。
越中忽遇慈上人,号称云海超常伦。
搆轩数楹傍岩谷,清泉奇石皆天真。
有时挹泉洗禅足,活活泉声漱凉玉。
有时扫石移禅床,线线苔痕皱晴绿。
银蟾夜浴清辉生,上人皎皎禅心凝。
碧云晓出白衣澹,上人冉冉禅身轻。
此泉岂与贪泉比,此石尤非钓石儗。
泠泠不入许由瓢,凿凿难为孙楚齿。
汲来竹底烹龙团,白花浮光六月寒。
琢之松窗陪兔颖,玄圭弄影三峰攒。
庐山一派飞千丈,窅渺谁能日相向。
虎丘一片容千人,萧索何由坐其上。
是知上人居此轩,清泉奇石常在前。
石能云兮泉能雨,上人清号宁虚传。
我将乘风周八极,未许长年坐此看泉石。
愿言沛尔云海之慈波,润及天下均饶益。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夏原吉所作的《题慈云海上人泉石轩》,描绘了作者对慈云海上人所居环境的赞美和对其修行生活的想象。诗中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山巅的险峻、仙人般的超凡生活以及清泉、奇石的自然之美。诗人以“濯缨灵泉”、“振褐瑶石”等意象,展现了仙境般的景象,同时也表达了对禅修生活的向往。
诗人感慨别后时光荏苒,而海上人仍坚守清修,泉水石径成为其禅定的伴侣。泉水的潺潺声、石上的苔痕,都寓含着静谧与生机。诗人还通过比喻,强调这里的泉石与贪泉、钓石等世俗之物不同,它们具有超脱尘世的高洁品质。
最后,诗人表达了自己的愿望,虽然自己不能长久停留,但希望海上人的慈悲如云海般普照天下,给人们带来福祉。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体现了诗人对禅修生活的敬仰和对自然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