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桥如可度,携手弄云烟
涛落浙江秋,沙明浦阳月。
今游方厌楚,昨梦先归越。
且尽秉烛欢,无辞凌晨发。
我家小阮贤,剖竹赤城边。
诗人多见重,官烛未曾然。
兴引登山屐,情催泛海船。
石桥如可度,携手弄云烟。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客:客人。天台:天台山。
东行:向东行走。
超忽:匆忙。
涛落:潮水退落。
浙江:浙江江面。
沙明:沙滩明亮。
浦阳月:浦阳的月色。
厌楚:厌倦楚地。
归越:回到越地。
尽:尽情享受。
凌晨发:清晨出发。
小阮:小阮(人名)。
贤:贤能。
剖竹:任职。
赤城边:赤城附近。
诗人:诗人。
见重:被看重。
官烛:官职的蜡烛。
未曾然:从未点燃。
兴引:兴致引动。
登山屐:登山鞋。
情催:情感驱使。
泛海船:出海船只。
石桥:石桥。
度:通过。
携手:手拉手。
弄云烟:在云雾中嬉戏。
翻译
有位客人向往天台山,向东的行程显得匆忙秋天浙江潮水退去,浦阳沙滩在月光下清晰可见
如今游览楚地已感厌倦,昨晚的梦境先回到了越地
暂且享受秉烛夜游的乐趣,凌晨出发无需推辞
我家有个小阮才子,在赤城边任职
诗人们都很看重他,他的官职还未点燃过蜡烛
兴致勃勃穿上登山鞋,情感驱使他想要乘船出海
如果石桥能通过,愿与你携手漫步云雾之间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著名诗人李白的作品,名为《送杨山人归天台》。诗中表达了对朋友离别时的情感和对自然美景的描绘。
"客有思天台,东行路超忽。涛落浙江秋,沙明浦阳月。"
这几句开篇即刻画出一幅壮丽的山水画面。“思天台”表明诗人朋友将要前往的目的地是天台山,而“东行路超忽”则表现了朋友离去的急迫和旅途的遥远。接着,“涛落浙江秋,沙明浦阳月”生动描绘了浙江的秋景,其中“涛落”强调了江水的汹涌澎湃,“沙明”则是对河岸清晰可见的形容,与“浦阳月”共同营造了一种静谧而又充满诗意的氛围。
"今游方厌楚,昨梦先归越。且尽秉烛欢,无辞凌晨发。"
这几句流露出诗人对朋友即将踏上远行的感慨与不舍。“今游方厌楚”表明朋友此刻正处于对楚地的旅途之中,而“昨梦先归越”则透露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和对朋友早日回归的祝愿。紧接着,“且尽秉烛欢,无辞凌晨发”表现了诗人希望在有限的时间里与朋友共度美好时光,哪怕是凌晨出发也不犹豫。
"我家小阮贤,剖竹赤城边。诗人多见重,官烛未曾然。"
这几句中,“我家小阮贤”可能指的是诗人自己或其家庭背景,而“剖竹赤城边”则是对居所环境的描写。下两句,“诗人多见重,官烛未曾然”表达了诗人对于朋友间情谊的珍视,以及对于仕途和权力不屑一顾的态度。
"兴引登山屐,情催泛海船。石桥如可度,携手弄云烟。"
最后几句,“兴引登山屐”和“情催泛海船”展示了诗人对于自然景观的向往和对朋友离别时的情感波动。而“石桥如可度,携手弄云烟”则是对未来美好时光的一种憧憬和期待,通过形象的语言传达出一种超脱尘世、与大自然合一的诗意境界。
这首诗不仅展现了李白特有的豪放风格,同时也反映出了唐代文人之间的情谊深厚以及对自然美景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