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里朱颜岂长对,岁月去人宁少待
尚能弄笔戏题诗,如钟殷床有馀韵。
南台烟霭隔重滩,城廓遥应认刹竿。
湘西六月失三伏,一枕窗风午簟寒。
年来懒复嫌山浅,更欲移庵藏僻远。
又思喧寂不相妨,卧念当年三语阮。
镜里朱颜岂长对,岁月去人宁少待。
是身已作梦幻观,肯复经营此身外。
议郎材志堪逆鳞,笑谈解生寒谷春。
会看为天作喉舌,愿听高风淮海滨。
要知未必与世合,载之诣世世不答。
譬如瓶中有渑淄,虽与世混终不杂。
鉴赏
这首诗由宋代僧人释德洪所作,名为《次韵思禹思晦见寄二首(其二)》。诗中蕴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和对自然、社会的洞察。
首句“多生垢习消磨尽”,诗人表达了通过修行,去除人生中的种种烦恼和束缚,达到心灵纯净的状态。接着,“一念定光空五蕴”进一步阐述了内心的平静与清明,仿佛在说,通过专注一念,可以超越物质世界的束缚,达到精神的自由。
“尚能弄笔戏题诗,如钟殷床有馀韵”则展现了诗人对文学艺术的热爱,即使在修行的过程中,也能以轻松的心态创作诗歌,如同钟声悠扬,余音绕梁。
“南台烟霭隔重滩,城廓遥应认刹竿”描绘了一幅宁静而遥远的画面,南台烟雾缭绕,重滩之上,远处的城郭和佛塔隐约可见,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
“湘西六月失三伏,一枕窗风午簟寒”则是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夏天的酷热在湘西消失无踪,午后的微风从窗户吹入,带来一丝凉意,让人感受到季节变换的微妙。
“年来懒复嫌山浅,更欲移庵藏僻远”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不再嫌弃山的浅薄,而是希望在更僻静的地方建立庵堂,追求更加远离尘嚣的生活。
“又思喧寂不相妨,卧念当年三语阮”则体现了诗人对喧闹与寂静的包容态度,认为两者并不冲突,甚至可以相互补充,如同回忆起当年阮籍的言行,充满了深沉的思考。
“镜里朱颜岂长对,岁月去人宁少待”提醒人们时光易逝,青春不会永恒,应当珍惜当下,不要等待。
“是身已作梦幻观,肯复经营此身外”表明诗人已经将生命视为一场梦境,不再追求身外之物,而是专注于内心的修养和精神的成长。
“议郎材志堪逆鳞,笑谈解生寒谷春”赞扬了议郎的才华和志向,即使在艰难的环境中也能以轻松的态度面对,如同在寒冷的山谷中播下春天的种子。
“会看为天作喉舌,愿听高风淮海滨”表达了诗人希望议郎能够成为传达真理的使者,愿意倾听他在淮海滨的教诲。
“要知未必与世合,载之诣世世不答”则指出,尽管与世不合,但诗人仍然坚持自己的信念,不被世俗所左右。
“譬如瓶中有渑淄,虽与世混终不杂”最后以瓶子中的渑淄比喻,即使身处世俗之中,也不会被污染,保持自身的纯净和独立。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哲理,展现了诗人对人生、自然、社会的独到见解,以及对内心世界和精神追求的执着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