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心不改君臣谊,清泪难忘父母邦
出处:《泰和》
宋 · 文天祥
书生曾拥碧油幢,耻与群儿共竖降。
汉节几回登快阁,楚囚今度过澄江。
丹心不改君臣谊,清泪难忘父母邦。
惟有乡人知我瘦,下帷绝粒坐蓬窗。
汉节几回登快阁,楚囚今度过澄江。
丹心不改君臣谊,清泪难忘父母邦。
惟有乡人知我瘦,下帷绝粒坐蓬窗。
拼音版原文
注释
书生:指读书人。碧油幢:绿色油伞,象征士人的身份和高洁。
耻:感到羞耻。
群儿:其他孩子。
竖降:投降。
汉节:古代使臣所持的旌节,象征国家使命。
快阁:高阁,可能指文人雅集之地。
楚囚:被囚禁的人,这里自比为楚囚。
澄江:清澈的江水。
丹心:赤红的心,表示忠诚。
君臣谊:君臣之间的关系和情谊。
父母邦:故乡或祖国。
乡人:家乡的人。
下帷:放下帷幕,形容专心读书。
绝粒:断绝粮食,形容刻苦自励。
蓬窗:简陋的窗户。
翻译
书生曾手持碧绿油伞,不屑与孩童们一同投降。多次持着汉使节旗登上快阁,如今我是楚囚,渡过清澈的长江。
赤诚之心不变,不忘君臣情深,清泪涟涟,怀念故国。
只有乡亲们知道我消瘦,闭门独坐,只在破旧的窗前读书断粮。
鉴赏
这首诗是南宋时期爱国主义者文天祥所作,名为《过零丁洋》。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坚定的忠君思想和不屈的民族气节。
“书生曾拥碧油幢,耻与群儿共竖降。”这里的“碧油幡”指的是军旗,诗人曾经作为一名士兵参与战事,但他感到羞愧,因为他不愿意和那些没有气节的士兵一起投降。
“汉节几回登快阁,楚囚今度过澄江。”“汉节”指的是朝廷所授予将领的符节,“快阁”则是军事行动快速决策的地方。诗人表达了他多次接受朝廷命令、迅速作出决断的经历。而“楚囚”暗示自己如今被囚禁的情况,“澄江”则是指水清的江河,可能象征着心境或环境的清净。
“丹心不改君臣谊,清泪难忘父母邦。”诗人表达了自己的忠诚之心不会改变,这里的“君臣谊”指的是君主与臣子的关系和誓言。同时,他对于自己的国家(父母邦)的思念如同清澈的泪水,无法忘怀。
“惟有乡人知我瘦,下帷绝粒坐蓬窗。”在最后两句中,“乡人”指的是家乡的人,他们了解诗人的心志和境遇。诗人因为坚持自己的信念,不愿意接受敌人的食物(绝粒),宁愿独自坐在简陋的窗前,过着清贫而坚守气节的生活。
这首诗通过诗人个人的经历和感受,展现了他对国家、民族和个人气节的深切思考与坚定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