讼牒已资贤共次,茶瓯聊复话公馀
出处:《县治登梁和寄居余叔济韵 其二》
宋 · 陈宓
宾僚满座昔难知,尽是才当汉石渠。
讼牒已资贤共次,茶瓯聊复话公馀。
千村早见刀为犊,比屋仍看经荷锄。
疏拙却便明月夜,小窗松竹谩观书。
讼牒已资贤共次,茶瓯聊复话公馀。
千村早见刀为犊,比屋仍看经荷锄。
疏拙却便明月夜,小窗松竹谩观书。
注释
宾僚:过去的宾客。满座:众多。
昔:过去。
难知:难以预料。
才当:相当于。
汉石渠:汉代石渠阁的学者。
讼牒:诉讼文书。
资:依靠。
贤共次:贤能之人有序处理。
茶瓯:茶杯。
话公馀:谈论公事之余。
千村:许多村庄。
刀为犊:儿童持刀学农耕。
比屋:家家户户。
经荷锄:手捧经书扛锄头。
疏拙:疏淡笨拙。
便:适宜。
明月夜:明亮的夜晚。
小窗:小窗户。
松竹:松树和竹子。
谩观书:随意看书。
翻译
昔日宾客满座难以预料,他们都是当今的才子,如同汉代石渠阁的学者。如今文书诉讼都由贤能之人有序处理,闲暇时我们以茶杯相伴,谈论公事之余。
千村之中早有儿童手持刀具学农耕,家家户户仍在勤奋劳作,手捧经书扛着锄头。
我性情疏淡笨拙,却在明亮的月夜里找到了宁静,只在小窗边欣赏松竹,随意翻阅书籍。
鉴赏
这首宋诗《县治登梁和寄居余叔济韵(其二)》是宋代诗人陈宓的作品。诗中描绘了宾僚满座的场景,昔日相识不多,如今聚首皆为才华横溢之人,堪比汉代石渠阁的学者。他们忙碌之余,处理诉讼文书时也能展现出贤能,闲暇时则以品茶交谈为乐。乡村之中,农夫们手持刀具耕作,如同以牛代犁,而读书人则手执经书,亲自劳作,体现了士农兼修的精神。诗人自谦疏拙,却在明亮的月夜中找到宁静,于小窗边欣赏松竹,静心阅读,享受简朴的生活与内心的充实。整首诗展现了作者对人才的赞赏,以及对朴素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