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北不愁春水,吠南何必秋风
出处:《得江西报六言十首 其一》
宋 · 刘克庄
大江已浪头白,中原未枣儿红。
折北不愁春水,吠南何必秋风。
折北不愁春水,吠南何必秋风。
注释
大江:宽广的江面。浪头白:江浪翻滚泛白。
中原:中国的中部地区。
未:尚未。
枣儿红:枣子成熟变红。
折北:向北行进。
愁:担忧。
春水:春天的河水。
吠南:南方狗叫。
何必:何须,何必。
秋风:秋天的风。
翻译
江面已是白浪翻滚,中原大地还未见成熟的枣子红。即使春天河水上涨也不必忧虑,南方的狗叫无需等到秋风吹起。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刘克庄所作,名为《得江西报六言十首(其一)》。从诗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对国家大事的关心和忧虑,同时也体现了古代文人对于战乱与民生痛苦的深刻理解。
"大江已浪头白,中原未枣儿红。" 这两句描绘了一幅战争频仍、百姓困顿的画面。大江指的是长江,它的波涛像白发一样,是对动荡不安局势的隐喻。而“中原”则是指中国的心腹地带,即黄河流域一带。枣儿红通常象征着丰收与喜悦,但这里却未见其红,暗示了战争带来的荒废和悲凉。
"折北不愁春水,吠南何必秋风。" 这两句则表现了诗人对未来命运的无奈与忧虑。“折”字有折断、阻止之意,“愁”则是担心。而“吠”字则意味着呼喊或长叹,这里的“北”和“南”,可以理解为战乱频发的地区,春水和秋风是季节的象征,但在这里却成了战争带来的无尽哀伤。
整首诗通过对比手法和鲜明的意象,把握了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的历史背景,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对于和平与安宁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