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风顺如可寻,月明迷所向全文

风顺如可寻,月明迷所向

宋 · 刘季孙
大湖际天碧,浩荡浮万象。
中有洞庭山,天作蓬壶样。
芦苇秋萧萧,时闻发渔唱。
风顺如可寻,月明迷所向
有人在扁舟,发白意夷旷。
扣舷了不顾,出没信波浪。
心已类水石,何由知得丧。
遗民至如今,自古惟越相。
初为吴都囚,君臣忧醢酱。
忍耻人谓愚,祈生世知妄。
尪癯脱万死,归国奇谋创。
行师舞群姓,下令跃诸将。
夜半覆姑苏,夫差始悲怆。
安恻宽晷刻,反掌成伯王。
江山入会稽,功高谁与抗。
宠利速祸败,忠臣半诛放。
遁去举邦求,君王铸形状。
寂寥数千年,相见霜缣上。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洞庭湖的壮丽景色以及湖中扁舟上人的生活状态,充满了深沉的历史感和哲理思考。

首句“大湖际天碧,浩荡浮万象”以广阔的视角展现了洞庭湖的辽阔与碧绿,仿佛整个世界都在湖面上漂浮。接下来,“中有洞庭山,天作蓬壶样”则通过比喻,将洞庭山比作仙山蓬莱,增添了神秘色彩。芦苇的萧瑟与渔歌唱和,构成了一幅宁静而富有生机的画面。“风顺如可寻,月明迷所向”则描绘了夜晚湖面的朦胧美,风平浪静,月光洒满湖面,让人迷失方向,却也感受到了一种超脱的宁静。

“有人在扁舟,发白意夷旷”描述了一位老者在小船上悠然自得的生活状态,白发苍苍,心境开阔。他似乎对世事无动于衷,只专注于自己的内心世界。“扣舷了不顾,出没信波浪”表现了他的淡泊名利,随波逐流的生活态度。接着,“心已类水石,何由知得丧”表达了他对人生得失的超然态度,如同水石一般,不为外界所动。

后半部分转而咏叹历史人物,特别是越相范蠡,以其智慧和勇气帮助越国复兴,最终功成身退,隐居湖畔。范蠡的故事反映了古代智者对于权力与名利的淡泊追求,以及对个人自由与内心的坚守。诗中提到的“宠利速祸败,忠臣半诛放”,反映了历史上的政治残酷与人性的复杂。

最后,“遁去举邦求,君王铸形状”描绘了范蠡辞官归隐的情景,以及后人对他形象的追忆。尽管时间流逝,但范蠡的故事和精神依然被人们铭记,通过“寂寥数千年,相见霜缣上”这句话,诗人表达了对这位历史人物永恒价值的肯定。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和历史人物,展现了深邃的人生哲思和对历史的深刻反思,体现了宋代文人对于自然与人文之间关系的独特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