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苏欠同归,二陆事堪慄
出处:《送不浮弟归金陵》
宋 · 高斯得
分袂四百旬,盍簪三十日。
君来一何迟,君去一何疾。
题彼原上鸰,飞鸣不相失。
奈何缘薄宦,参辰各方一。
我须尽成丝,君紒才如栗。
人生几相见,岁月去如斥。
两苏欠同归,二陆事堪慄。
天伦盎中荠,富贵剑头蜜。
岷下饶蹲鸱,吴中富仙朮。
纵不死同丘,其可生异室。
愿君解龟后,休汝毋他适。
建邺水易滋,武昌鱼多乙。
急来共藜羹,荫此青林密。
春风棣华开,溪头望归鹢。
君来一何迟,君去一何疾。
题彼原上鸰,飞鸣不相失。
奈何缘薄宦,参辰各方一。
我须尽成丝,君紒才如栗。
人生几相见,岁月去如斥。
两苏欠同归,二陆事堪慄。
天伦盎中荠,富贵剑头蜜。
岷下饶蹲鸱,吴中富仙朮。
纵不死同丘,其可生异室。
愿君解龟后,休汝毋他适。
建邺水易滋,武昌鱼多乙。
急来共藜羹,荫此青林密。
春风棣华开,溪头望归鹢。
拼音版原文
鉴赏
这首宋诗《送不浮弟归金陵》是高斯得所作,表达了诗人与弟弟离别四百个日夜后的深深感慨。诗中以“分袂”和“盍簪”描绘了长时间的分离,感叹兄弟相聚短暂,“一何迟”“一何疾”形象地刻画了相聚与别离的快速。诗人借用“原上鸰”比喻兄弟情深,即使远隔千里,心仍相连。
接着,诗人感慨因仕途而使兄弟难以常聚,如同参辰星宿各在一方。他们之间的关系如“丝”般紧密,却又如“栗”般短暂。岁月匆匆,人生无常,诗人担忧未来可能无法再见,提及历史上苏轼兄弟和陆机兄弟的遭遇,暗示命运多舛。
诗人希望弟弟在离开后能安心,不必再四处漂泊,金陵(建邺)虽有好物如蹲鸱和仙术,但更期盼能在青林之下共享粗茶淡饭,共度时光。最后以春天棣花开放和溪边归雁的画面,寄寓对弟弟早日归来的期待,充满了深厚的兄弟之情。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素,富有生活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