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天微茫晓色动,雨气合沓千峰晴
出处:《题溪山春晓图寄赠萧翀》
明 · 刘崧
土山戴石石角倾,偃树杂出如幢旌。
青天微茫晓色动,雨气合沓千峰晴。
野桥西边有村路,之子鸣鞘踏云去。
重岩花发似闻香,隔水莺啼不知处。
东南连年飞战尘,如此山水何清新。
石田到处长荆棘,岂有荷耒春耕人。
我昨西游登武姥,手抉云霞望仙府。
把酒忽逢东海生,醉卧溪南紫萝雨。
紫萝阴阴覆岩扉,十日寻幽行未归。
云峰流泉半空落,六月飞雪沾人衣。
拂衣归隐知何日,却对画图心若失。
不闻流水渡溪还,时见浮云向山出。
怀哉桃花修竹林,江海秋高烟雾深。
岂无耕钓在田野,谁识悠悠沮溺心。
青天微茫晓色动,雨气合沓千峰晴。
野桥西边有村路,之子鸣鞘踏云去。
重岩花发似闻香,隔水莺啼不知处。
东南连年飞战尘,如此山水何清新。
石田到处长荆棘,岂有荷耒春耕人。
我昨西游登武姥,手抉云霞望仙府。
把酒忽逢东海生,醉卧溪南紫萝雨。
紫萝阴阴覆岩扉,十日寻幽行未归。
云峰流泉半空落,六月飞雪沾人衣。
拂衣归隐知何日,却对画图心若失。
不闻流水渡溪还,时见浮云向山出。
怀哉桃花修竹林,江海秋高烟雾深。
岂无耕钓在田野,谁识悠悠沮溺心。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刘崧的《题溪山春晓图寄赠萧翀》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山川晨景图。首句“土山戴石石角倾”形象地刻画了山石错落的地形,仿佛山头戴着石冠,暗示着山势的峻峭。次句“偃树杂出如幢旌”,以偃倒的树木比喻为飘扬的旗帜,增添了画面的动态感。
“青天微茫晓色动,雨气合沓千峰晴”描绘了黎明时分,天空微明,雨后的空气清新,阳光穿透云层,照耀在千座峰峦之上,景色宁静而壮丽。接下来的诗句转向了田野和村落,“野桥西边有村路,之子鸣鞘踏云去”,描绘了农夫骑马过桥的场景,增添了田园生活的气息。
然而,诗人也表达了对战乱的忧虑,“东南连年飞战尘,如此山水何清新”,感叹山水虽美,但战争的阴影破坏了宁静。接着,诗人回忆自己游览武姥山的经历,醉卧溪边,流露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最后,诗人感慨“怀哉桃花修竹林,江海秋高烟雾深”,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深深眷恋,以及对归隐生活的渴望。整首诗通过描绘山水之美和战乱之痛,展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对现实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