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见江淹杂体诗,碧云非是惠休词
出处:《僧志月碧云轩改为景云轩因书二首 其一》
宋 · 李觏
长见江淹杂体诗,碧云非是惠休词。
试言日暮佳人怨,何事高僧却得知。
试言日暮佳人怨,何事高僧却得知。
注释
长见:常见,经常看到。江淹:南朝文学家,以《别赋》等作品著名。
杂体诗: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形式多样。
碧云:可能指江淹的诗句,如《拟行路难》中的‘碧云天’。
非是:不是。
惠休:南朝梁代僧人,擅长文学。
试言:试着说说。
日暮:傍晚,黄昏时分。
佳人:美女,这里可能象征情感中的女子。
怨:哀怨,不满的情绪。
何事:为什么。
高僧:德高望重的僧人。
却得:反而能够理解。
翻译
常常看到江淹写的杂体诗,其中碧云句并非出自惠休之笔。
鉴赏
此诗乃宋代诗人李觏之作,名为《僧志月碧云轩改为景云轩因书二首》(其一)。诗中的意境深远,颇具哲理。
“长见江淹杂体诗,碧云非是惠休词。”
此两句以对比手法,表达了诗人对于前人作品的认识与批判。江淹乃南北朝时期诗人,以杂体诗闻名,而碧云则是指惠休之词,非一般意义上的碧云。此处诗人通过这种比较,彰显出自己独特的审美观点。
“试言日暮佳人怨,何事高僧却得知。”
这两句则转向内心世界,探讨了人与自然、情感与智慧之间微妙的关系。诗人在黄昏时分,思考着那些美好而又哀伤的事物,以及那些看似超脱尘世的高僧为何能洞悉这些凡间的情感波动。此处表达了诗人对于生活、情感以及禅理的深刻体悟。
总体来看,此诗不仅展现了李觏精湛的文学功底,更透露出其独到的哲思与对生命的深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