岂不有天才,又思众所讥
出处:《赵履常入建阳 其二》
宋 · 韩淲
俗眼无特见,多以形似非。
波流一荡靡,莽然浑无依。
岂不有天才,又思众所讥。
蹉跎度岁月,竟作浅陋归。
随世得富贵,事业徒纤微。
伟哉六经书,圣贤所发挥。
波流一荡靡,莽然浑无依。
岂不有天才,又思众所讥。
蹉跎度岁月,竟作浅陋归。
随世得富贵,事业徒纤微。
伟哉六经书,圣贤所发挥。
鉴赏
这首诗由宋代诗人韩淲所作,名为《赵履常入建阳(其二)》。诗中表达了对世俗眼光的批判,以及对才华与名声之间关系的深刻思考。
首句“俗眼无特见,多以形似非”揭示了社会上普遍存在的现象——人们往往凭借表面相似性来判断事物或人的价值,而忽视了内在的独特性和本质。接着,“波流一荡靡,莽然浑无依”描绘了一种随波逐流的状态,比喻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个人容易迷失自我,找不到真正的方向和依归。
“岂不有天才,又思众所讥”则进一步探讨了天才与社会评价之间的矛盾。天才或许拥有非凡的才能,但往往因为不被大众理解和接受,而遭受批评甚至误解。这种矛盾反映了社会对创新和独特性的接纳程度有限。
“蹉跎度岁月,竟作浅陋归”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对未能充分发挥自身才能的遗憾。诗人通过这句话,警示人们不要让宝贵的时间在平庸中消逝,而应追求卓越和真实的价值。
“随世得富贵,事业徒纤微”指出了一些人为了追求世俗意义上的成功和财富,不惜牺牲个人理想和道德底线,最终却只能得到微不足道的成就。这反映了社会对物质成功过度推崇的现象,以及对精神追求的忽视。
最后,“伟哉六经书,圣贤所发挥”将话题引向了儒家经典,强调了圣贤智慧的重要性。六经(《诗》、《书》、《礼》、《易》、《乐》、《春秋》)是儒家学说的核心载体,它们蕴含着深邃的哲理和道德规范,是指导人类行为和社会秩序的重要依据。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对社会现象和个人命运的反思,表达了对真善美的追求,以及对传统智慧的尊重。它提醒读者在面对世俗压力时,不应放弃自我,而应坚守内心的价值观,追求真正有意义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