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高超瀛海三千界,远隔巫峰十二寰全文

高超瀛海三千界,远隔巫峰十二寰

出处:《游圆林寺次韵
明 · 林廷玉
萝薜门深昼亦关,红尘何路到空山。
高超瀛海三千界,远隔巫峰十二寰
黄菊有情留客醉,白云无事伴僧閒。
浮名衰鬓成迁逐,无补清时每汗颜。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诗人探访圆林寺的所见所感,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与对世事的感慨。首联“萝薜门深昼亦关,红尘何路到空山”以“萝薜门深”象征寺庙的幽静与远离尘嚣,而“红尘何路到空山”则表达了从繁忙世俗到宁静山林的强烈对比,暗示了诗人寻求心灵解脱的愿望。

颔联“高超瀛海三千界,远隔巫峰十二寰”运用夸张手法,将寺庙的位置描绘得极其偏远,仿佛超越了人间与仙境的界限,体现了诗人对这里独特位置的惊叹和向往。

颈联“黄菊有情留客醉,白云无事伴僧閒”则通过自然景物的拟人化,赋予黄菊以情感,使其成为留客驻足、享受美景的见证者;同时,白云悠闲地陪伴着僧侣,营造出一种和谐宁静的氛围,进一步强调了寺庙环境的超凡脱俗。

尾联“浮名衰鬓成迁逐,无补清时每汗颜”表达了诗人对于个人功名利禄的反思,以及在动荡时代中感到无力改变现状的无奈。这里的“浮名”指虚幻的名声,“衰鬓”则是年华老去的象征,“迁逐”意味着被放逐或流离失所,“清时”则是指清明的时代,而“汗颜”则是羞愧之意。整句诗反映了诗人对自身处境的深刻自省和对理想与现实之间差距的感慨。

综上所述,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也蕴含了对个人命运与时代背景的深刻思考,体现了明代文人对于自我价值和社会责任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