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看斗间气,不羡吕虔刀
出处:《月夜集帅少府从龙署中》
明 · 区怀瑞
花国日周遭,何知讼牍劳。
秋怀冯琴酒,曲宴寄风骚。
龙烛穿帷幕,鸡坛属鞬櫜。
共看斗间气,不羡吕虔刀。
秋怀冯琴酒,曲宴寄风骚。
龙烛穿帷幕,鸡坛属鞬櫜。
共看斗间气,不羡吕虔刀。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月夜在帅少府的龙署中聚会的情景,充满了文人雅士的风雅与豪情。
首句“花国日周遭”,以“花国”比喻聚会之地,暗示这是一个充满生机与美好的环境,而“日周遭”则描绘出日光环绕四周的景象,营造出一种温暖而明亮的氛围。
“何知讼牍劳”,转而表达对日常繁琐事务的厌倦,将聚会视为逃避世俗烦恼的避风港,凸显出文人对自由与宁静生活的向往。
“秋怀冯琴酒,曲宴寄风骚”,进一步描绘了聚会的场景。秋日里,人们围坐一堂,弹琴饮酒,借以抒发心中的情感,寄托着对文学艺术的热爱和追求。“冯琴酒”三字,既点出了聚会的方式,也暗含了文人雅士的生活情趣,“风骚”二字则体现了他们对古代文学传统的继承与发扬。
“龙烛穿帷幕,鸡坛属鞬櫜”,这两句描绘了聚会场所的装饰与布置。龙烛象征着尊贵与庄严,帷幕则增添了聚会的私密与温馨。鸡坛与鞬櫜则是古代宴会中常见的装饰物,它们的存在不仅美化了环境,也体现了主人对聚会的精心准备和对传统礼仪的尊重。
最后,“共看斗间气,不羡吕虔刀”,表达了聚会中人们共同欣赏的不仅仅是眼前的美景与美食,更是彼此之间那份超越物质的深厚情谊。这里的“斗间气”可能是指斗室中的气氛,或是比喻聚会中流露出的才华与智慧的火花。而“不羡吕虔刀”则表明了聚会的参与者们更看重的是精神层面的交流与共鸣,而非外在的物质财富或权力地位。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明代文人雅士在月夜聚会时的闲适与高雅,以及他们对生活品质的追求和对友情的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