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幡沈竿折好论功,愿借前筹玉帐中全文

幡沈竿折好论功,愿借前筹玉帐中

明末清初 · 钱谦益
幡沈竿折好论功,愿借前筹玉帐中
夜度放萤然堠火,宵征依鹊啸樯风。
鬓稀尚要千茎白,心折惟馀一寸红。
莫忘指麾淮蔡语,天津桥畔倚阑翁。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钱谦益创作的《后秋兴八首》中的第七首,题目为“中秋夜,江村无月而作”。钱谦益,字受之,号牧斋,是明末清初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此诗虽在中秋之夜未见明月,却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对历史、人生以及国家命运的深刻思考。

首联“幡沈竿折好论功,愿借前筹玉帐中”,诗人以“幡沉竿折”象征历史的变迁与英雄的陨落,表达了对过往功业的回顾与反思,同时表达了希望借前人的智慧与策略来指导当前行动的愿望。这里的“玉帐”比喻高明的决策者或战略家的居所,暗含对智者的敬仰与向往。

颔联“夜度放萤然堠火,宵征依鹊啸樯风”,描绘了一幅夜晚行军的场景,通过“放萤”、“堠火”、“依鹊啸樯风”等意象,既展现了军事行动的紧张与神秘,也暗示了诗人对动荡时局的敏感与忧虑。萤火虫的微光与烽火的光芒交织,鹊鸟的啼叫与樯帆的摇曳相映,构成了一幅充满动态美感的画面。

颈联“鬓稀尚要千茎白,心折惟馀一寸红”,诗人以个人形象的衰老与内心的炽热形成对比,表达了对时光流逝、年华易老的感慨,同时也流露出对理想与信念的坚守。鬓发稀疏,却渴望着千茎白发的积累,象征着对知识、经验的追求;心虽已折,但内心深处仍有一抹不灭的热情,象征着对理想的执着与追求。

尾联“莫忘指麾淮蔡语,天津桥畔倚阑翁”,诗人提醒自己不要忘记在淮蔡两地指挥作战时的言语,以及在天津桥畔倚靠栏杆的老翁的形象,这些都可能是诗人对过去经历的回忆,或者是对未来可能遭遇的某种预感。这里既有对历史教训的铭记,也有对人生终将归于平静的淡然接受。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对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深邃的历史观、强烈的责任感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钱谦益以其独特的文风和深沉的情感,将个人命运与时代背景紧密相连,使得这首诗不仅具有文学价值,更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与文化内涵。

诗句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