悄悄坐书幌,幽幽宴空床
草木竞芳菲,飞鸣自颉颃。
悄悄坐书幌,幽幽宴空床。
既无功名念,反思白昼长。
愁来不自持,零落鸿雁行。
三过解泽流,六见槐柳黄。
最怜小儿女,路远不得将。
生还一笑喜,死去埋他乡。
生死如循环,我师佛老庄。
感此寒食节,新烟过邻墙。
松楸渺云海,目极摧肝肠。
书成附鳞翼,不如永相忘。
何以慰目前,作诗示阿张。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光在岭南地区遇到寒食节时所作,表达了诗人身处异乡、思念家乡与亲人的复杂情感。
诗的开头“春日自明霁,我心何郁伤”,描绘了春天晴朗之后的景象,但诗人内心却充满了忧郁和悲伤。接着,“草木竞芳菲,飞鸣自颉颃”两句,通过自然界的生机勃勃反衬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压抑。诗人独自坐在书幌之下,宴席空置,更显出其孤寂之情。“既无功名念,反思白昼长”则透露出诗人对功名利禄的淡泊,以及对漫长白昼的无奈与反思。
“愁来不自持,零落鸿雁行”表现了诗人的愁绪如同离散的雁群,无法自控。接下来的“三过解泽流,六见槐柳黄”两句,通过时间的流逝,暗示着岁月的无情与人生的短暂。特别是“最怜小儿女,路远不得将”一句,直接点出了诗人对远方家人的深深思念与牵挂。
“生还一笑喜,死去埋他乡”表达了诗人对于生命与死亡的感慨,既有对生还的喜悦,也有对死后可能被遗忘的忧虑。最后,“生死如循环,我师佛老庄”表明诗人从佛教、道教中寻求解脱,认为生死轮回是自然规律。
“感此寒食节,新烟过邻墙”点出寒食节的背景,寒食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与清明节相近,有禁火、吃冷食的习俗。诗人在此时感受到的不仅是季节的更替,更是对生命、死亡、亲情、故乡的深切思考。
“松楸渺云海,目极摧肝肠”描绘了诗人遥望故乡的情景,松树与楸树在云海中若隐若现,令人心生悲凉。最后一句“书成附鳞翼,不如永相忘”表达了诗人想要通过书信传达思念,却又觉得不如彻底忘记,体现了复杂的情感纠葛。
“何以慰目前,作诗示阿张”则是诗人面对现实无奈的选择,通过作诗来寄托情感,并将其赠予名为“阿张”的人,希望能得到某种程度的理解与共鸣。
整体而言,这首诗深刻地反映了诗人身处异乡的孤独、对家乡与亲人的思念、对生死的感慨以及对人生意义的探索,具有浓郁的情感色彩和深刻的哲理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