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欲散文安用偶,卿多古意勿伤繁
出处:《耄志十首 其十》
宋 · 刘克庄
此篇不是臣当笔,清晓貂珰忽踵门。
朕欲散文安用偶,卿多古意勿伤繁。
院收同列残篇去,家有先朝圣笔存。
臣亿何尝无气性,刍言安得及王言。
朕欲散文安用偶,卿多古意勿伤繁。
院收同列残篇去,家有先朝圣笔存。
臣亿何尝无气性,刍言安得及王言。
注释
臣:臣子。当:应当。
笔:写作。
清晓:清晨。
貂珰:宫廷侍从。
忽:忽然。
踵门:登门拜访。
散文:散体文章。
偶:对仗。
古意:古人的风格。
勿:不要。
伤繁:过于繁琐。
院:朝廷。
收:收集。
同列:同事官员。
残篇:未完成的诗文。
圣笔:圣贤或帝王的手迹。
臣亿:指诗人自己(李亿)。
何尝:哪里曾。
气性:个性。
刍言:浅薄的言论。
王言:帝王的话语。
翻译
这不是我该执笔的时候,清晨时分有侍从突然来访。我想要写散文何必讲究对仗,你有古人的风范不必担心辞藻繁复。
朝廷收集官员们的诗文稿件离去,家中还保存着先朝的圣贤之笔。
我李亿怎能没有个性,浅陋的言论怎能与帝王的话语相比。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刘克庄的作品,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化素养和对古典文学的尊崇之情。诗中“清晓貂珰忽踵门”一句,通过描绘早晨的宁静与贵族气派的佩饰声响,展现了朝廷的庄重氛围以及作者对皇权的敬畏。
“朕欲散文安用偶,卿多古意勿伤繁”,则表明帝王希望文学作品能够平易近人,同时保留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不必过分追求辞藻华丽。这里的“朕”是皇帝自称,体现了诗中对帝王之心意的描绘。
接下来的“院收同列残篇去,家有先朝圣笔存”,显示了作者对历史文化遗产的珍视与传承,强调了保存古籍文献的重要性,以及自身家族所承载的文化使命。
最后,“臣亿何尝无气性,刍言安得及王言”则表现了诗人对于自己文学才能与古代圣贤相比时的谦逊态度,认为自己的作品难以企及先辈伟大的成就。这里的“刍言”指的是细微的言辞,与“王言”即帝王之语形成对比,突出了诗人对于自己文学水平的自我评估。
总体来说,这首诗不仅展示了作者高超的文学造诣,而且通过对历史文化的深刻理解和个人情感的真挚表达,展现了宋代文人对于传统的尊崇与个人的文学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