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借我逃禅地,筇随飞锡不嫌频
出处:《和上人炤乘》
明 · 黄公辅
渥沭恩光告老臣,归来丛桂一番春。
山中好结青莲侣,物外笑闲白发身。
云带磬声仍是旧,纱笼墨迹久弥新。
可能借我逃禅地,筇随飞锡不嫌频。
山中好结青莲侣,物外笑闲白发身。
云带磬声仍是旧,纱笼墨迹久弥新。
可能借我逃禅地,筇随飞锡不嫌频。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位年迈的臣子告老还乡,享受山林之乐的情景。首句“渥沭恩光告老臣”,点出人物身份与归隐原因,恩泽深厚,却选择退隐,展现其淡泊名利之心。次句“归来丛桂一番春”,以春日繁花象征归隐后的生机与喜悦,生动描绘出回归自然的欢愉。
接着,“山中好结青莲侣,物外笑闲白发身”两句,进一步展现其在山林中的生活状态——与高洁之士为伴,悠然自得于自然之中,虽已白发苍苍,却依然保持内心的宁静与快乐。诗人通过“青莲侣”与“物外”等词汇,营造出一种超脱世俗、亲近自然的意境。
“云带磬声仍是旧,纱笼墨迹久弥新”两句,运用对比手法,一方面强调云中传来古老的磬声依旧,象征着传统与历史的延续;另一方面,纱笼中的墨迹长久而愈发鲜明,寓意着文化与艺术的传承与创新。这两句不仅展现了诗人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热爱,也暗示了其在自然与艺术中寻求精神寄托的生活态度。
最后,“可能借我逃禅地,筇随飞锡不嫌频”表达了诗人希望借一方静谧之地,远离尘嚣,专心修行的心愿。其中,“筇”指竹杖,常用于登山或行脚,象征着追求精神自由与解脱的行动;“飞锡”则比喻行脚僧人的轻盈与自由,暗示诗人向往一种超越物质束缚、心灵自由的生活方式。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与深邃的思考,展现了主人公在归隐山林后,与自然和谐共处、追求精神自由与内心平静的生活态度,以及对传统文化与艺术的尊重与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