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栈下临千尺涧,行人上出半山云
出处:《入益门》
明 · 程本立
蜀关秦岭路初分,迭嶂层厓日易曛。
飞栈下临千尺涧,行人上出半山云。
高堂烟雾曾贪画,险道风湍却厌闻。
万里敢辞筋力尽,捐躯未足报吾君。
飞栈下临千尺涧,行人上出半山云。
高堂烟雾曾贪画,险道风湍却厌闻。
万里敢辞筋力尽,捐躯未足报吾君。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从蜀地进入益门的艰难旅程,充满了对自然险峻的生动描绘和对旅途艰辛的深切感受。
首联“蜀关秦岭路初分,迭嶂层厓日易曛”开篇即点明行程的起始,蜀地与秦岭的交汇处,群山连绵,日光在层层叠叠的山峦间渐渐暗淡,营造了一种壮阔而略带悲凉的氛围。
颔联“飞栈下临千尺涧,行人上出半山云”进一步描绘了道路的险峻。栈道如飞一般悬挂在千尺深涧之上,行人仿佛在半山的云雾中穿行,形象地展现了道路的高耸和行人的渺小,同时也暗示了旅途的艰险与挑战。
颈联“高堂烟雾曾贪画,险道风湍却厌闻”则通过对比手法,将现实中的艰难险阻与想象中的艺术描绘进行了对比。高堂上的烟雾画作或许令人向往,但实际行走于险道之上,面对湍急的水流和呼啸的山风,却让人感到厌倦和畏惧,表达了诗人对现实与理想之间差距的感慨。
尾联“万里敢辞筋力尽,捐躯未足报吾君”表达了诗人面对长途跋涉的决心和对国家的忠诚。即使筋疲力尽,甚至不惜牺牲生命,也愿意为国效力,体现了强烈的爱国情怀和不畏艰难的精神。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旅途的艰辛与壮美,以及诗人内心的坚定与豪情,展现了明代文人面对艰难险阻时的坚韧品格和家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