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我伐木章,无能出其右
出处:《和金沙蒋文海韵 其三》
宋末元初 · 仇远
海翁古徵士,接武诸公后。
闻名三十年,倾盖即如旧。
示我伐木章,无能出其右。
籊籊秋竹竿,坐睨蒲质朽。
试问五两纶,何如一杯酒。
闻名三十年,倾盖即如旧。
示我伐木章,无能出其右。
籊籊秋竹竿,坐睨蒲质朽。
试问五两纶,何如一杯酒。
注释
海翁:古代隐士学者。接武:继承,接续。
诸公:前辈们。
闻名:名声显著。
倾盖:初次相见。
伐木章:比喻学问或文章。
无能出其右:无人能超过。
籊籊:形容竹子笔直的样子。
蒲质朽:比喻事物腐朽败坏。
五两纶:古代官职象征,指高位。
一杯酒:象征简单的生活或友情。
翻译
海翁是古代的隐士学者,继承了前辈们的风范。他的名声延续了三十年,初次相见就像老朋友一样熟悉。
他展示给我看他的治学成果,无人能超越。
他手持秋天竹竿般笔直的学问,静观世事,对腐朽之事毫不留情。
他询问我,比起繁琐的官职,是否更愿选择一杯酒的简单生活。
鉴赏
这首诗是宋末元初的诗人仇远所作,题为《和金沙蒼文海韵(其三)》。从诗的内容来看,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于友情和文学创作的深厚情感。
"海翁古徵士,接武诸公后。闻名三十年,倾盖即如旧。"
这几句表明诗人对于前辈文学家的敬仰之情,"海翁"可能是对某位文学家的一种尊称,"闻名三十年"则显示了诗人长久以来的崇拜,而"倾盖即如旧"则是一种比喻,意味着尽管时间流逝,但这种敬意依然如初。
"示我伐木章,无能出其右。"
这里的"伐木章"可能是指一种特殊的书法或者文学作品,诗人表示自己在文学创作上无法超越某位前辈的成就。
"籊籊秋竹竿,坐睨蒲质朽。"
这一句描写了一种宁静的田园生活景象,"籊籊"形容竹子的密集,"秋竹竿"则是秋天用竹子制成的工具,而"坐睨蒲质朽"则是一种悠闲地观察水中的植物。
最后一句"试问五两纶,何如一杯酒。"
这里的"五两纶"可能指的是某种重量或者数量,而"何如一杯酒"则是在询问这种东西与一杯酒相比怎么样。这句话有可能是在讨论诗人对于物质享受和精神愉悦之间的选择。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以及对文学传承的尊崇,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满足,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于生活和艺术创作的深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