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声四野起,独袂一何寒
清末近现代初 · 陈曾寿
太白耿残辉,孤月隐云端。
鸡声四野起,独袂一何寒。
蟋蟀动微吟,欲咽意已阑。
一身馀死灰,块影依栏干。
苍茫万古去,逝者孰控抟。
人道既永息,何者为坤乾。
还归入室坐,孤花对汍澜。
鸡声四野起,独袂一何寒。
蟋蟀动微吟,欲咽意已阑。
一身馀死灰,块影依栏干。
苍茫万古去,逝者孰控抟。
人道既永息,何者为坤乾。
还归入室坐,孤花对汍澜。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夜晚诗人独自站立于牵牛花旁,感受寒气之冷冽,内心涌起的感慨与思考。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时间以及生命本质的深刻洞察。
首句“太白耿残辉,孤月隐云端”描绘了夜空中的景象,满天星辰中仅剩一颗孤星闪烁,月亮似乎躲进了云层之中,营造出一种孤独而静谧的氛围。接着,“鸡声四野起,独袂一何寒”进一步渲染了寒冷的夜晚,鸡鸣声在四野回荡,而诗人独自站立,感到格外寒冷,暗示了内心的孤独与寂寞。
“蟋蟀动微吟,欲咽意已阑”通过蟋蟀的微吟,表现了生命的脆弱与短暂,仿佛预示着即将消逝的哀愁。诗人以“一身馀死灰,块影依栏干”自比,将自己比作一堆余烬,一块孤独的身影,倚靠在栏杆上,形象地表达了对生命流逝的无奈与哀叹。
“苍茫万古去,逝者孰控抟”则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面对无尽的历史长河,无论是谁都无法控制时间的流转。最后,“人道既永息,何者为坤乾”提出了对生命意义的深思,人的一生终将归于宁静,那么什么才是构成世界的根基——是物质(坤)还是精神(乾)?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哲思,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时间、生命和宇宙本质的深刻感悟,语言凝练,情感丰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