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发斗城隅,晨趋阊阖里
出处:《送黄学士还永嘉》
明 · 杨士奇
深情仰都畿,逝将谒天子。
夕发斗城隅,晨趋阊阖里。
鹤发耀冠缨,龙颜顾为喜。
拜稽颂万年,惓惓未能已。
夕发斗城隅,晨趋阊阖里。
鹤发耀冠缨,龙颜顾为喜。
拜稽颂万年,惓惓未能已。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杨士奇所作的《送黄学士还永嘉(其三)》中的片段,描绘了送别学士归乡的情景,充满了对友人的深厚情感和对朝廷的忠诚。
“深情仰都畿,逝将谒天子。” 开篇即表达了对京城的深切仰慕之情,以及即将见到天子的激动与期待。“都畿”指京城,“天子”则代表了国家的最高权力。这两句通过对比,既展现了对京城的向往,也暗含着对国家的忠诚。
“夕发斗城隅,晨趋阊阖里。” 描述了送行的场景。诗人傍晚从京城的一角出发,次日清晨便赶往皇宫,以示对黄学士的尊重和对朝廷的恭敬。这里运用了时间的对比,从“夕”到“晨”,强调了行程的紧迫和对黄学士归途的关切。
“鹤发耀冠缨,龙颜顾为喜。” 这两句描绘了黄学士的形象。鹤发象征着黄学士的年长和智慧,冠缨则是文官的标志,龙颜则形容皇帝的威严。黄学士在归途中受到皇帝的瞩目,这不仅体现了他对朝廷的重要性,也反映了皇帝对他的尊敬和喜爱。
“拜稽颂万年,惓惓未能已。” 最后两句表达了对黄学士的祝福和不舍。黄学士在归乡前向皇帝行礼,颂祝皇帝万寿无疆,同时流露出对皇帝的依恋和对未来的忧虑。这一方面是对黄学士个人情感的细腻刻画,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古代文人对于君主的忠诚与敬仰。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友情、忠诚与对皇权的敬畏,同时也蕴含了对友人归乡的复杂情感,是一首充满人文关怀和历史韵味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