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中定何如,清浊在一瞩
胸中定何如,清浊在一瞩。
河阳艳桃春,彭泽郁秋菊。
所好邈如许,二子殊品目。
诗人易评量,忍使混衡斛。
当使冰鉴磨,要遣须眉烛。
勿容脂粉姿,滥入圭璋录。
神仙真渺茫,浪说武陵谷。
不如临清潭,饮水乐自足。
谁令春雨红,点污秋株绿。
寒根岂无知,风霜怒应蓄。
令尹非安仁,腰带肯轻束。
脱巾漉酒浆,黄花泛新馥。
拼音版原文
注释
潘郎:指潘岳,以其美男子形象象征世俗繁华。陶令:指陶渊明,以其隐居避世的形象。
瞩:注视,观察。
河阳:古地名,以桃花著名。
彭泽:陶渊明的故乡,以菊花闻名。
品目:品质和类别。
衡斛:衡量器具,比喻评价标准。
冰鉴:比喻公正的评判。
须眉烛:形容有才华的人。
圭璋录:比喻名流或杰出人物的名录。
武陵谷:源自《桃花源记》,象征理想中的隐居之地。
饮水乐自足:比喻简单的快乐。
春雨红:形容春天的花朵。
秋株绿:秋天的植物。
风霜怒应蓄:形容植物在逆境中积蓄力量。
令尹:古代官职,此处指有权力的人。
安仁:指安逸、懒散。
漉酒浆:滤酒。
黄花:菊花。
翻译
潘郎曾向往世俗繁华,陶渊明急于远离尘嚣。他的内心如何,只需一眼就能分辨清浊。
河阳的桃花盛开于春天,彭泽的菊花则在秋季繁茂。
他们的喜好如此不同,两人品质独特。
诗人的评价往往轻易,怎能混淆他们的价值?
应当让公正的评判如冰镜般明亮,照亮他们的才华。
不应让脂粉气充斥,滥竽充数进入名流之列。
神仙之事虚无缥缈,谈论武陵源只是空谈。
不如靠近清澈的潭水,享受饮水的简单快乐。
是谁让春雨染红花朵,又弄脏了秋天的翠绿枝头。
寒冷的根茎难道没有感知,它们在风霜中积蓄力量。
令尹并非只知安逸之人,腰带岂能随意束紧。
他解下巾帽滤酒,黄花的香气在新酿中飘散。
鉴赏
这首宋诗《咏桃花菊一章》是陈东所作,通过对潘郎(潘岳)和陶令(陶渊明)两位古代文人对世俗的不同态度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高洁品性的赞赏与追求。首句“潘郎尝望尘,陶令亟避俗”以潘岳和陶渊明为例,暗示了诗人对于清高人格的向往。
接下来,“胸中定何如,清浊在一瞩”进一步强调了内心的清澈与浑浊的区别,通过目光就能看出一个人的品性。诗人将桃花和菊花分别与潘、陶二人联系起来,赞美他们的高尚情操:“河阳艳桃春,彭泽郁秋菊”。
诗人认为,真正的诗人应该公正评价,不应混淆品质:“诗人易评量,忍使混衡斛”,意指评价诗人不能仅凭表面,而应深入其内心。他倡导如冰鉴般的明察,以及如烛火般的洞察力,以区别真正的才德。“勿容脂粉姿,滥入圭璋录”则批评那些徒有其表者,不应被误入名流之列。
诗人还借用了神仙和武陵谷的典故,表达对超凡脱俗生活的向往,但最终认为“不如临清潭,饮水乐自足”,即享受平凡生活中的简单快乐更为实在。他批评春雨使秋株变色的不公,寓意世事变迁中保持本心的重要性。
最后,诗人以“令尹非安仁,腰带肯轻束”暗喻,指出真正的贤者不会轻易妥协,就像令尹(楚国官职)不会随意放松自我要求。结尾处“脱巾漉酒浆,黄花泛新馥”则描绘了一幅饮酒赏花的闲适画面,展现出诗人对自然与简朴生活的热爱。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比和比喻,赞扬了清高、独立的人格特质,并倡导在纷扰世事中保持自我,追求真我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