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祈人赏,猿声只自哀
出处:《答蒋波澄》
明末清初 · 陈恭尹
衡门深草闭,邻曲浊醪开。
归读瑶华句,方知上客来。
搜罗劳哲匠,牵率愧芜才。
不是祈人赏,猿声只自哀。
归读瑶华句,方知上客来。
搜罗劳哲匠,牵率愧芜才。
不是祈人赏,猿声只自哀。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隐逸生活的画面,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与友人的交往以及内心的感慨。
首联“衡门深草闭,邻曲浊醪开”,以简练的语言勾勒出一个远离尘嚣、隐居于自然之中的场景。衡门,指的是简陋的门户;深草闭,暗示了环境的幽静与隐秘。而“邻曲浊醪开”则透露出一种与世无争的生活态度,通过与邻人共享粗酿,表达了诗人对淳朴友情的珍视。
颔联“归读瑶华句,方知上客来”,进一步深化了主题。瑶华句,比喻高雅的诗句或文章,这里指蒋波澄的来信或作品。诗人通过阅读这些作品,感受到了朋友的来访,既是对友情的肯定,也是对艺术交流的渴望。
颈联“搜罗劳哲匠,牵率愧芜才”,表达了诗人对于蒋波澄才华的敬仰和自我谦逊的态度。哲匠,指的是有智慧、技艺高超的人;芜才,则是诗人自谦之词,意为自己的才能平庸。这一联通过对比,既展现了对友人才华的赞美,也流露出对自己能力的反思。
尾联“不是祈人赏,猿声只自哀”,则是诗人内心情感的直接流露。在强调自己并非为了寻求他人赞赏的情况下,通过“猿声只自哀”的描述,表达了孤独与寂寞的情绪。猿声通常被视为哀伤的象征,此处不仅反映了诗人面对友情与艺术追求时的孤独感,也暗含了对生命中美好瞬间稍纵即逝的感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巧妙的对比手法,展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深厚的情谊,以及在隐逸生活中对艺术、友情和自我价值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