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身初逐断鸿去,百里犹馀残烧痕
出处:《春日自锦封归宁过宝岩寺》
宋 · 李新
曲槛横桥尽落梅,春风草木自承恩。
一身初逐断鸿去,百里犹馀残烧痕。
回首锦溪花柳市,那如山寺水云村。
鸣驺喜色知多少,白发双亲笑倚门。
一身初逐断鸿去,百里犹馀残烧痕。
回首锦溪花柳市,那如山寺水云村。
鸣驺喜色知多少,白发双亲笑倚门。
注释
曲槛:弯曲的栏杆。横桥:横跨的桥梁。
落梅:凋谢的梅花。
承恩:接受恩惠。
一身:独自一人。
断鸿:离群的孤雁。
残烧痕:火灾后的痕迹。
锦溪:美丽的溪流。
花柳市:繁花似锦的市场。
山寺:山中的寺庙。
水云村:水边云雾缭绕的村庄。
鸣驺:驾车的马夫。
喜色:欢喜的表情。
白发双亲:年迈的父母。
倚门:倚靠在门边。
翻译
曲栏横桥边的梅花已凋零,春风中草木沐浴着恩泽。我独自一人追寻离群的孤雁远去,沿途还能看到百里之外残留的火痕。
回望那繁华的锦溪花柳街市,哪里比得过山寺中的宁静水云之村。
马车夫的欢快表情难以估量,因为双亲在家门口笑着迎接我满头白发归来。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春日画面,诗人在回忆和赞美春天的景色与情感。开篇“曲槛横桥尽落梅”,通过对梅花的描写,传达出一种孤傲与清高的情怀。接着,“春风草木自承恩”表明大自然万物生长的同时,也承受着春天温暖阳光的恩赐。
“一身初逐断鸿去,百里犹馀残烧痕”,则是对往昔岁月的一种回忆与感慨。诗人用“断鸿”比喻远行的孤独,又以“残烧痕”隐喻过去留下的印记和伤痛,表达了对往事的深沉怀念。
“回首锦溪花柳市,那如山寺水云村”,通过景物的描绘,诗人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宁静祥和的画面。这里不仅有繁华的市集,也有幽静的山寺与流水,这些都是对自然之美的一种赞叹。
“鸣驺喜色知多少,白发双亲笑倚门”,则是诗人在春天的景色中感受到的温馨。鸣驺,即家鸡,是平凡而又充满生机的象征。诗人通过对家鸡的观察,表达了对生命活力的喜悦之情。而“白发双亲笑倚门”则是对家庭之爱的一种温馨描绘,表现出诗人对于家庭和谐、岁月静好的深切感受。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春天的景色与个人情感的交织,展现了一个充满生机与温馨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