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视藐中原,诸侯下风拜
秦穆霸西戎,不能霸中夏。
骎骎欲自强,始终为晋败。
袭郑既覆师,纳雍又见卖。
吕相继绝秦,侮弄不为怪。
从此西秦兵,难越中原界。
否则控雄关,居高以驭下。
周郑与比邻,开关先受害。
虎视藐中原,诸侯下风拜。
晋楚虽称雄,到此亦无奈。
较之七国时,并吞势尤快。
幸而晋制之,仅限西戎霸。
周祚藉此延,侯封相与赖。
直至三晋分,势涣情亦散。
然后夏声秦,崛起兼中外。
鉴赏
这首诗以历史的眼光审视了春秋时期秦、晋、郑三国之间的复杂关系及其对周朝的影响。开篇“吴札听歌秦,决为夏声大”以典故引入,暗示秦在音乐文化上的独特地位,预示其在历史舞台上的重要角色。接着,“秦穆霸西戎,不能霸中夏”,点明秦在西戎地区的强大影响力,但未能在中原地区取得主导地位。
“骎骎欲自强,始终为晋败”,描述了秦试图增强自身实力,却始终在与晋的较量中处于劣势。秦的军事行动如“袭郑既覆师,纳雍又见卖”,以及“吕相继绝秦,侮弄不为怪”,反映了秦在外交和军事上遭遇的挫折。这些事件不仅削弱了秦的力量,也暴露了其在处理与其他国家关系时的策略不足。
“从此西秦兵,难越中原界。否则控雄关,居高以驭下”,表达了秦在面对中原地区的局限性,以及如果能够控制关键关隘,可能在战略上占据优势的观点。然而,实际情形是秦的势力难以突破中原的防线。
“周郑与比邻,开关先受害。虎视藐中原,诸侯下风拜”,揭示了周朝与郑国的地理位置关系,以及秦对中原诸侯的威胁,使得诸侯不得不向秦俯首称臣。这反映了秦在地缘政治中的强势地位。
“晋楚虽称雄,到此亦无奈。较之七国时,并吞势尤快”,对比了晋楚在春秋时期的强盛与秦的威胁,强调了秦在并吞周边国家方面所展现出的快速和高效。最后,“幸而晋制之,仅限西戎霸。周祚藉此延,侯封相与赖。直至三晋分,势涣情亦散。然后夏声秦,崛起兼中外”,总结了晋在遏制秦扩张中的作用,以及秦在春秋末期逐渐崛起,影响了整个中原乃至更广区域的历史进程。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历史事件的叙述,展现了春秋时期秦、晋、郑三国之间错综复杂的权力斗争,以及秦在这一过程中逐渐崛起的过程,深刻揭示了地缘政治、军事力量与文化认同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