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时八月暑气收,山色在水秋江秋
出处:《登燕子矶俯江亭作歌》
清 · 邹炳泰
我骑白鼋浮江回,江云荡出千蓬莱。
一峰斜掠落江外,飞潮倒泻横江来。
乃知石燕啄江涘,化作危矶屹如此。
涛头激突势更奇,三面㟏岈不能舣。
是时八月暑气收,山色在水秋江秋。
归舟一一点天末,吴中吾友今来不。
须臾涛涌天地愁,江妃十队漫江游。
琉璃堆破银山浮,巉崖失势惨欲流。
坐客不语声啾啾,欲下不下牵衣留。
我登绝顶逸兴发,一饮千钟未肯歇。
危途立足自深稳,气与风涛两冲突。
俯窥岩洞窈复深,解衣欲探蛟螭窟。
此地谁知别有天,渔子江潭自出没。
桃花何必问桃源,携竿坐待山头月。
江潭幽绝共忘机,残芦风定白鸥飞。
他年重证结邻约,起看烟水笼渔矶。
一峰斜掠落江外,飞潮倒泻横江来。
乃知石燕啄江涘,化作危矶屹如此。
涛头激突势更奇,三面㟏岈不能舣。
是时八月暑气收,山色在水秋江秋。
归舟一一点天末,吴中吾友今来不。
须臾涛涌天地愁,江妃十队漫江游。
琉璃堆破银山浮,巉崖失势惨欲流。
坐客不语声啾啾,欲下不下牵衣留。
我登绝顶逸兴发,一饮千钟未肯歇。
危途立足自深稳,气与风涛两冲突。
俯窥岩洞窈复深,解衣欲探蛟螭窟。
此地谁知别有天,渔子江潭自出没。
桃花何必问桃源,携竿坐待山头月。
江潭幽绝共忘机,残芦风定白鸥飞。
他年重证结邻约,起看烟水笼渔矶。
鉴赏
这首清代邹炳泰的《登燕子矶俯江亭作歌》描绘了诗人乘白鼋泛江而归的壮丽景象。首句“我骑白鼋浮江回”,以奇特的想象开启,诗人仿佛驾驭神异之物,穿越江面。接下来,“江云荡出千蓬莱”写江上云雾缭绕,如仙境般奇幻。
“一峰斜掠落江外,飞潮倒泻横江来”两句,通过动态的视角描绘山峰和潮水,峰峦如画,潮水奔腾,展现了江景的雄浑与壮观。诗人借石燕化为危矶的传说,寓言自然之力与时间的沧桑。
“涛头激突势更奇,三面㟏岈不能舣”进一步刻画江涛汹涌,难以停泊,凸显其险峻。随着季节变化,“八月暑气收,山色在水秋江秋”,诗人感受到凉爽的秋意,也引出对远方朋友的思念。
“归舟一一点天末”描绘归航的孤独,而“吴中吾友今来不”则流露出期待与友人相聚的情感。随后,诗人以江涛、江妃(水神)和自然景观的变化,营造出神秘而壮美的氛围。
“我登绝顶逸兴发”至“气与风涛两冲突”,诗人登上高处,豪情勃发,与自然的力量对抗,表现出超然的气概。他欲探索岩洞,暗示着对未知的好奇和对隐秘世界的向往。
最后,诗人感叹渔子自在的生活,表达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并期待与友人重逢,共享江潭的宁静与美景。整首诗语言生动,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