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云过山麓,笑指两石湾
披云过山麓,笑指两石湾。
石湾何嵯岈,猿鸟巢穴乎其间。
上有古藤老树飒萦绕,下有奔湍激浪喧回环。
我来临眺复何有,怪石蟠拿剧奇丑。
颠风卷江江欲翻,狂波撼山山欲走。
须臾风足厓谷凉,江如浮练凝清光。
苔石杂坐共举觞,独鹤远剪江天长。
一抹晚霞明未敛,澄波倒映红于染。
西北苍茫杳霭中,隐约金焦烟两点。
兴酣觅句酒未醒,振衣鹅鼻风泠泠。
崖阴或逢豺虎迹,水气忽带蛟龙腥。
下临无地深不测,前对君山净如拭。
穿花拂柳野径通,仰望江楼更攀陟。
醉倚危栏亦壮哉,岷涛万里晴光开。
涛声澎拜向东注,山势嵲屼从西来。
斜阳澹映沙头树,极目遥空烟水暮。
曾开沧海有蓬莱,我欲杨帆从此去。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在春日里游览黄山及其周边景致的生动画面。诗中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壮丽与变幻,以及诗人内心情感的起伏。
首句“黄鸟唤春江上还”,以黄鸟的鸣叫作为春天的信使,引出春江的景色,营造出生机勃勃的氛围。接着,“载酒共踏城东山”则描绘了诗人与友人一同畅饮美酒,漫步在山间的情景,充满了欢愉与自由的气息。
随后,诗人通过“披云过山麓,笑指两石湾”将视线转向更为幽静的石湾,这里山峦叠嶂,猿鸟栖息,古藤老树环绕,奔腾的水流激荡,构成了一幅动与静、生与死交织的画面。诗人在这里感受到自然界的神秘与力量,同时也流露出对生命短暂的感慨。
“我来临眺复何有,怪石蟠拿剧奇丑”一句,诗人面对怪石嶙峋的景象,既惊叹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也表达了对生命形态多样性的思考。接下来的“颠风卷江江欲翻,狂波撼山山欲走”描绘了自然界的狂暴与壮观,而“须臾风足厓谷凉,江如浮练凝清光”则展示了风平浪静后的宁静与美丽。
诗中通过“苔石杂坐共举觞,独鹤远剪江天长”这一场景,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时刻,同时“一抹晚霞明未敛,澄波倒映红于染”描绘了夕阳余晖下的江面,色彩斑斓,美不胜收。最后,“西北苍茫杳霭中,隐约金焦烟两点”则以远眺的视角,勾勒出远方的朦胧与神秘。
“兴酣觅句酒未醒,振衣鹅鼻风泠泠”表达了诗人沉浸在美景中的愉悦心情,即使酒意未消,仍能振衣而起,感受鹅鼻处的微风。接下来的“崖阴或逢豺虎迹,水气忽带蛟龙腥”则暗示了自然界的另一面——危险与未知,但这些并未减损诗人的兴致。
“下临无地深不测,前对君山净如拭”描绘了诗人站在悬崖边,面对深不可测的深渊和洁净如洗的君山,感受到了自然的浩瀚与庄严。最后,“穿花拂柳野径通,仰望江楼更攀陟”表现了诗人继续探索未知的勇气与决心。
整首诗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壮丽与多变,也反映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从喜悦到感慨,再到对生命意义的思考。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想象,诗人成功地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诗意与哲思的自然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