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藏宿鹤浑无迹,水落长松暗有声
出处:《雪巢为张子玄道士赋》
元末明初 · 王翰
团团茅盖一巢轻,雪满千山虚白生。
象外乾坤还太古,望中楼观尽通明。
云藏宿鹤浑无迹,水落长松暗有声。
人在空寒最高处,羽衣瑶佩不胜清。
象外乾坤还太古,望中楼观尽通明。
云藏宿鹤浑无迹,水落长松暗有声。
人在空寒最高处,羽衣瑶佩不胜清。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静谧而超然的雪中景象。首句“团团茅盖一巢轻”,形象地写出雪后茅屋如轻盈鸟巢般隐于雪中,显得轻巧而宁静。次句“雪满千山虚白生”,进一步渲染了雪后的洁白世界,山峦被雪覆盖,一片空灵。
第三句“象外乾坤还太古”,诗人将视线投向远方,感叹天地间仿佛回到了远古的原始状态,充满了古老而神秘的气息。第四句“望中楼观尽通明”,则通过楼阁在雪景中的清晰可见,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澄明与超脱。
第五、六句“云藏宿鹤浑无迹,水落长松暗有声”,细致入微地描绘了雪后的动态,云雾中的仙鹤踪迹难觅,流水冲击松枝的声音在寂静中显得格外清晰。这些细节增添了诗的生动感和禅意。
最后一句“人在空寒最高处,羽衣瑶佩不胜清”,诗人以自我置身于这高寒的雪景之中,身披羽衣,佩戴瑶佩,感受到一种清冷而超凡的洁净,表达了对道家清修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深深敬畏。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雪后的山野景色,融入了诗人对道家意境的追求,展现了元末明初文人墨客对于自然与超然境界的独特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