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怀十年别,动止曾莫详
出处:《怀同舍石天民编脩》
宋 · 陈傅良
山阴不得见,见期在东阳。
东阳忽岁华,欲往又阻长。
贻书辄无报,有便复寄将。
以君懒于书,我岂望得当。
永怀十年别,动止曾莫详。
君貌今何如,孰与我老苍。
就使白发同,脚力谁弱强。
日饭米多少,饮酒可几觞。
尚能甘寝耶,比之昔对床。
嫂氏亦晚景,吾妇伯姊行。
为君过客频,膏沐当不常。
有儿若干人,已未胜冠裳。
但要能应门,勿问鄙与臧。
一纸细说似,慰此遥相望。
末乃及田舍,何有还何亡。
丞郡禄已厚,岂不可小康。
忆昔夜梦君,托交少年场。
竦身而掀髯,眸子烱烱光。
依然论时事,悲壮泪以滂。
我方闭门嬉,谒至即暂忙。
婆娑松竹下,细数秋叶黄。
旧志益凋落,群书半遗忘。
请君勿他及,却使我意伤。
东阳忽岁华,欲往又阻长。
贻书辄无报,有便复寄将。
以君懒于书,我岂望得当。
永怀十年别,动止曾莫详。
君貌今何如,孰与我老苍。
就使白发同,脚力谁弱强。
日饭米多少,饮酒可几觞。
尚能甘寝耶,比之昔对床。
嫂氏亦晚景,吾妇伯姊行。
为君过客频,膏沐当不常。
有儿若干人,已未胜冠裳。
但要能应门,勿问鄙与臧。
一纸细说似,慰此遥相望。
末乃及田舍,何有还何亡。
丞郡禄已厚,岂不可小康。
忆昔夜梦君,托交少年场。
竦身而掀髯,眸子烱烱光。
依然论时事,悲壮泪以滂。
我方闭门嬉,谒至即暂忙。
婆娑松竹下,细数秋叶黄。
旧志益凋落,群书半遗忘。
请君勿他及,却使我意伤。
注释
山阴:指地名。东阳:地名。
岁华:岁月。
阻长:路途遥远。
贻书:寄信。
报:回复。
懒于书:不喜欢写信。
望得当:期待回应。
永怀:长久怀念。
详:详细。
君貌:你的容貌。
孰与:与...相比。
白发同:都白了头。
脚力:步伐。
日饭:每日饮食。
几觞:几杯酒。
甘寝:安然入睡。
昔对床:过去共眠的床。
嫂氏:妻子。
晚景:晚年。
膏沐:打扮。
不常:不经常。
儿若干人:有几个孩子。
冠裳:成人。
应门:应答门户。
鄙与臧:品行好坏。
一纸:一封信。
慰:安慰。
田舍:田园。
何有还何亡:增减变化。
丞郡禄:郡丞的俸禄。
小康:富足生活。
夜梦君:梦到你。
少年场:年轻时的交往。
婆娑:漫步。
秋叶黄:秋叶变黄。
旧志:过去的理想。
凋落:消退。
群书:众多书籍。
遗忘:忘记。
他及:触及其他。
意伤:心痛。
翻译
在山阴无法相见,期待的重逢在东阳。东阳的时光忽然流逝,想去又因路途遥远受阻。
寄去的信总是没有回音,有机会就再寄给你。
因为你懒得写信,我怎敢奢求回应。
长久思念十年前的离别,你的行踪我从未详细知晓。
你现在的容貌如何?谁更显老态。
即使我们都白了头,谁的步伐更稳健呢?
每日饮食如何,还能畅饮几杯吗?
还能像过去那样安然入睡吗?面对旧时的床榻。
你的妻子也到了晚年,我的妻子是你的大婶。
为了你频繁来访,我恐怕不能常保整洁。
你有几个孩子了,是否已经长大成人。
只希望他们能应门,不必在意他们的品行。
一封详细的信件,聊慰相思之情。
最后提到田园生活,有什么增减变化。
郡丞的俸禄丰厚,生活应该富足安逸。
想起昔日梦中的你,年轻时的交往场景。
你起身掀动胡须,眼神炯炯有神。
我们依然谈论时事,悲伤壮志泪流满面。
我那时正闭门游玩,你的到来让我忙碌。
我们在松竹下漫步,细数秋叶变黄。
过去的理想日益消退,书籍知识大多遗忘。
请不要触及其他,这会让我心痛。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学者陈傅良所作的《怀同舍石天民编修》,表达了诗人对昔日同窗石天民的深深怀念。诗中,诗人因未能在山阴相见,期待的相聚在东阳,然而岁月匆匆,相聚之期却被距离阻隔。他们之间的通信时断时续,互相了解对方的生活状况,关心对方的身体和家庭。诗人询问石天民的近况,包括饮食、健康以及家中的琐事,表达了对旧友的牵挂。
诗中提到,虽然他们都已年迈,但仍关心彼此的衰老程度。诗人回忆起两人年轻时的交往,感叹时光荏苒,自己闭门读书,朋友来访时会有些忙碌。他们在松竹之下共度的时光,如今只能通过书信来维系。诗人感慨自己的学识衰退,但仍希望石天民能告知田舍之事,以免引起更多感伤。
最后,诗人提到石天民担任地方官职,生活富足,但仍表达了对过去的怀念和对友情的珍视。整首诗情感真挚,流露出对旧友深深的思念和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