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面毛骨寒,远立未敢傍
出处:《留题拂水崖真公房》
明 · 沈周
我家去乌目,北鹜仅一饷。
尝游但东麓,拂水渺在望。
众口诧奇胜,翘首作西怅。
兹来不忌雨,晴意晚始放。
力奋兴亦超,履淖老追壮。
一登还一顿,往往手却杖。
转陟历乱石,嵌突踏云浪。
豁崖中通泉,欲堕风倒抗。
飒飒成万沫,仰喷下而上。
著面毛骨寒,远立未敢傍。
直讶功德水,泌沸金刚藏。
老僧瞰泉住,相地风水当。
天设冠兹山,邑人不我诳。
抱衾虽一宿,言拙莫能状。
乃知南山诗,包括自有量。
重来何岁月,此亦还可访。
尝游但东麓,拂水渺在望。
众口诧奇胜,翘首作西怅。
兹来不忌雨,晴意晚始放。
力奋兴亦超,履淖老追壮。
一登还一顿,往往手却杖。
转陟历乱石,嵌突踏云浪。
豁崖中通泉,欲堕风倒抗。
飒飒成万沫,仰喷下而上。
著面毛骨寒,远立未敢傍。
直讶功德水,泌沸金刚藏。
老僧瞰泉住,相地风水当。
天设冠兹山,邑人不我诳。
抱衾虽一宿,言拙莫能状。
乃知南山诗,包括自有量。
重来何岁月,此亦还可访。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沈周的《留题拂水崖真公房》描绘了作者游览拂水崖真公房的经历。诗中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乌目山的景色,尤其是拂水崖的壮丽景象。他提到从家中出发,经过短暂的路程,到达东麓,泉水映照,令人心旷神怡。尽管山路湿滑,但诗人兴致高昂,不畏风雨,攀登山崖,沿途欣赏到奇特的石景和飞瀑,泉水如金刚藏般壮观,令人惊叹。
诗人对老僧选址于此建房的智慧表示赞赏,认为这是天赐之地。他在真公房过了一夜,虽然语言无法完全表达其感受,但仍感叹这里的美景丰富了南山诗篇的内涵。最后,诗人期待着将来能再次来访,表达了对拂水崖的深深喜爱和留恋之情。
整首诗通过个人游历的叙述,展现了拂水崖的自然之美和诗人的情感体验,体现了明代文人对山水自然的热爱与审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