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诵阴符志不群,果然挟策动时君
出处:《过赵州战国苏秦受印绶处》
清 · 严金清
伏诵阴符志不群,果然挟策动时君。
金裘自惜悲秦道,意气于今震赵军。
七国纵横三寸舌,千年事迹一碑文。
我来忽有升沉感,立马旗亭落日曛。
金裘自惜悲秦道,意气于今震赵军。
七国纵横三寸舌,千年事迹一碑文。
我来忽有升沉感,立马旗亭落日曛。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对历史人物苏秦的追思与感慨。首联“伏诵阴符志不群,果然挟策动时君”赞颂苏秦以其卓越的智慧和策略,不仅在历史文献中独树一帜,更在现实政治中影响了当时的君主,展现了其非凡的政治才能。
颔联“金裘自惜悲秦道,意气于今震赵军”通过对比秦与赵两国的局势,表达了对苏秦个人命运的同情与对他在赵国军队中所展现的雄心壮志的赞赏。苏秦在赵国的影响力可见一斑,其决策甚至能震撼赵军,显示出他卓越的领导力和战略眼光。
颈联“七国纵横三寸舌,千年事迹一碑文”总结了苏秦一生的传奇经历,强调了他凭借三寸不烂之舌,在战国七雄之间纵横捭阖,最终成就一番伟业的事实。这一联将苏秦的生平与功绩浓缩为“七国纵横”与“千年事迹”,既体现了他对历史的影响,也突出了其个人魅力与历史地位。
尾联“我来忽有升沉感,立马旗亭落日曛”则表达了诗人到此地的感慨。面对苏秦曾经活动的遗迹,诗人不禁思考历史的变迁和个人命运的起伏。夕阳西下,诗人驻足旗亭,心中涌起的是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这一联以景结情,通过夕阳的景象,营造出一种深沉而略带忧郁的氛围,增强了全诗的情感深度。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苏秦生平的回顾与评价,以及诗人自身情感的抒发,展现了对历史人物的崇敬之情,同时也引发了对人生意义与历史变迁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