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生踪迹半江湖,岁晚淮乡识旧都
出处:《过扬州平山堂邂逅许深父主漕》
宋 · 袁说友
平生踪迹半江湖,岁晚淮乡识旧都。
小却车尘行复止,要看山色有还无。
关山回首嗟何限,风景于人岂不殊。
犹得故人谈世事,金城方略政堪图。
小却车尘行复止,要看山色有还无。
关山回首嗟何限,风景于人岂不殊。
犹得故人谈世事,金城方略政堪图。
拼音版原文
注释
踪迹:一生的经历和足迹。江湖:泛指广阔的社会或经历丰富的生活。
岁晚:晚年。
淮乡:淮河流域的乡村。
旧都:过去的首都或重要城市。
车尘:车马扬起的尘土,代指旅途。
行复止:行走又停下。
山色:自然景色,也寓意人生美景。
有还无:存在与否,不确定。
关山:险峻的山川,这里可能象征困难或远方。
嗟:叹息。
风景:自然景色,也可引申为人生境遇。
岂不殊:难道不不同。
故人:老朋友。
谈世事:谈论世间的各种事情。
金城方略:坚固的城池和治国策略。
政堪图:足以作为政治蓝图参考。
翻译
我一生足迹遍布江湖,晚年在淮乡重访旧都。驾车行驶,时而停下欣赏山色,不知何时能再见到。
回望关山,感叹无限感慨,风景对每个人来说难道不是各不相同吗?
还能与老友谈论世间之事,那些治国方略实在值得深思。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袁说友所作的《过扬州平山堂邂逅许深父主漕》。诗中,作者以个人的漂泊生涯为背景,表达了在晚年时来到淮乡,重游旧都扬州的感慨。他描述了车马尘埃中的行止不定,以及对山色变化的留恋和期待,暗示了时光流转与人事变迁。
"平生踪迹半江湖",诗人自述一生足迹遍布江湖,体现了其经历丰富,四处游历的生活状态。"岁晚淮乡识旧都",则点明了诗人晚年时回到淮乡,再次见到熟悉的扬州城,勾起了对过去的回忆。
"小却车尘行复止,要看山色有还无",通过描绘车轮扬起的尘土和对山色的追寻,表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细腻感受。"关山回首嗟何限",表达了对远方关山的怀念和人生的感叹,流露出淡淡的哀愁。
"风景于人岂不殊",诗人感慨风景虽美,但人事已非,暗示了物是人非的沧桑感。最后两句"犹得故人谈世事,金城方略政堪图",则转而写到能与老友交谈世事,探讨治国方略,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社会现实的关注。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寓言含蓄,既描绘了个人的旅途见闻,又融入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展现了袁说友独特的文学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