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空但仰如膏润,绮席都忘滴砌声
桂兔韬光云叶重,烛龙衔耀月轮明。
烟空但仰如膏润,绮席都忘滴砌声。
更待今宵开霁后,九衢车马未妨行。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元宵:农历正月十五的节日,有吃元宵、赏灯习俗。丝雨:细雨。
桂兔:月亮的别称,象征月亮。
韬光:隐藏光芒。
烛龙:神话中的烛火神,这里指明亮的烛火。
月轮:月亮。
烟空:天空中弥漫的烟雾。
如膏润:像油脂一样滋润。
绮席:华丽的宴席。
滴砌声:雨滴落在台阶上的声音。
开霁:雨过天晴。
九衢:繁华的街道。
翻译
元宵节的夜晚接近正月十五,细雨纷纷在傍晚飘落。月亮躲在云层中,如同藏起的桂花兔,而云层厚重如重叠的树叶;明亮的烛火映照着月轮,犹如烛龙衔着光芒。
天空中的烟雾仿佛被油脂滋润般宁静,人们沉浸在宴席上,几乎忘了雨滴打在台阶上的声音。
期待今晚雨过天晴后,街上的车马往来不会受阻。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元宵节(元宵节,即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或小年,通常在农历正月十五日)的夜晚景象。诗人韩偓通过细腻的笔触,将这一天气的温润与节日的热闹生动地展现出来。
首句“元宵清景亚元正”中,“亚元正”指的是接近元宵节的夜晚,表明时间已经临近午夜,而“清景”则描绘出这一天气的宁静与洁净。接着,“丝雨霏霏向晚倾”用了细雨来形容这天气的湿润,并且通过“向晚倾”表现出雨水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渐渐加重,营造了一种柔和、连绵的情境。
第三句“桂兔韬光云叶重”中的“桂兔”指的是月亮,“韬光”则形容月光被云层遮盖,而未能完全散发。这里的“云叶重”描绘了厚实的云朵,反衬出月色更加幽深。
“烛龙衔耀月轮明”一句中,“烛龙”是指装饰有灯光的龙形花灯,这些灯光映照在清澈的月亮上,使得整个夜空都显得格外璀璨夺目。这里通过对比,既突出了节日的热闹,也衬托出自然景致的美丽。
“烟空但仰如膏润”则是诗人对这份宁静和湿润气氛的感受,通过“但仰”表达了对这一切的欣赏与享受,而“如膏润”则形容这种感觉如同细雨般地滋润心灵。
在“绮席都忘滴砌声”这句中,“绮席”指的是华丽的座位,“都忘”表明诗人完全沉浸于这份美好之中,以至于忽略了周围的声音。而“滴砌声”则形容着远处隐约传来的水流或钟鸣声,增添了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
最后,“更待今宵开霁后,九衢车马未妨行”表达了诗人对于这夜晚的期待和对未来的一种憧憬。这里的“更待”意味着等待,而“今宵开霁后”则是指等到今夜过后天气转晴。而“九衢车马未妨行”则形容在节日之后,街道上车水马龙,热闹非凡,但并不会影响人们的出行。
综观全诗,韩偓通过对元宵之夜景色的细腻描写,不仅展现了当时社会的繁华与节日的热闹,也流露出了自己对于这份宁静美好的个人体验和情感寄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