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因众山响,离寂自闻惺
出处:《玉泉寺废钟》
明 · 区怀瑞
鱼杵了无灵,蒲牢劫几经。
追惟忧蠡蚀,法不借龙听。
石火流金聚,岚烟古翠青。
何因众山响,离寂自闻惺。
追惟忧蠡蚀,法不借龙听。
石火流金聚,岚烟古翠青。
何因众山响,离寂自闻惺。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玉泉寺废钟的景象与意境,充满了深邃的哲理与自然之美。
首联“鱼杵了无灵,蒲牢劫几经”,以“鱼杵”和“蒲牢”象征寺庙中的钟,暗示其历经沧桑,岁月流转,似乎已失去了往日的灵性与威严。这里运用了象征手法,将钟比作鱼杵和蒲牢,既形象又富有深意。
颔联“追惟忧蠡蚀,法不借龙听”,进一步阐述了钟的现状与寓意。“追惟”引出对过去的回忆,“忧蠡蚀”则表达了对时间侵蚀的忧虑,暗示了历史的无情与变迁。而“法不借龙听”则可能暗指佛法的超然与独立,不依赖外力或形式,强调了内在精神的永恒与不变。
颈联“石火流金聚,岚烟古翠青”,描绘了一幅静谧而充满生机的画面。石火象征短暂而强烈的光芒,金聚则暗示了珍贵与凝聚。岚烟与古翠青则展现了大自然的宁静与生命力,仿佛在诉说着时间的流转与生命的延续。
尾联“何因众山响,离寂自闻惺”,提出了一个哲学性的问题:是什么原因使得群山共鸣?这不仅是对自然现象的疑问,更深层地触及了人与自然、内心与外界的关系。通过“离寂自闻惺”的表述,诗人表达了对内心平静与外界和谐共生的追求,以及对自我觉醒与理解的渴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玉泉寺废钟的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观的美,更蕴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与精神追求,引导读者思考时间、变化、内在与外在的关系,以及如何在纷扰的世界中保持内心的平静与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