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未能归,应为山僧诮
过尽绿桑野,还依流水行。
水穷山亦合,老木一区平。
藓留虎豹迹,岩多猿狖鸣。
楼殿横涧阴,像塑铅黄剥。
庭中有高花,碧叶抱丹渥。
不知何岁年,舂容镇柔濯。
山僧亦庞眉,发语颇真朴。
却读罗泰碑,始知征战场。
赤谷纳箭血,夜鬼嗥冷创。
云雾第黯黪,英雄今则亡。
谁建大法宇,救援弘津梁。
每来即忘还,览古恣吟眺。
沿崖采菖蒲,兴发辄长啸。
偶随辟书起,末路遂难料。
十年未能归,应为山僧诮。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当涂石城寺的怀旧之情,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寺庙周围自然环境的幽静与壮丽,以及寺庙本身的沧桑与历史痕迹。
首句“城东二十里,寺有古石城”,点明了石城寺的位置和历史久远。接着,“过尽绿桑野,还依流水行”描绘了从城东出发,经过一片片绿意盎然的桑田,沿着潺潺流水前行的景象,充满了田园诗意。
“水穷山亦合,老木一区平”写出了水路尽头,山峦相接,老树倒卧在地的景象,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深邃的氛围。“藓留虎豹迹,岩多猿狖鸣”则通过苔藓和动物的痕迹,进一步丰富了画面的生动性,暗示了自然界的生机与活力。
“楼殿横涧阴,像塑铅黄剥”描绘了寺庙建筑在山涧阴凉处的景象,塑像表面的铅黄已经剥落,透露出岁月的痕迹。“庭中有高花,碧叶抱丹渥”则以高花碧叶的对比,展现了寺庙内的一抹生机。
“不知何岁年,舂容镇柔濯”表达了对寺庙悠久历史的感慨,同时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山僧亦庞眉,发语颇真朴”描绘了山中僧人的形象,他们的面容和言语都显得真诚而朴素。
“却读罗泰碑,始知征战场”引出了对历史的回顾,通过阅读碑文得知这里曾是战场。“赤谷纳箭血,夜鬼嗥冷创”描述了战场的残酷与悲凉。“云雾第黯黪,英雄今则亡”表达了对历史英雄的怀念,同时也感叹了英雄终将逝去。
“谁建大法宇,救援弘津梁”表达了对创建者智慧与慈悲的敬仰。“每来即忘还,览古恣吟眺”则展现了诗人对石城寺的深厚情感,每次来访都会流连忘返,沉浸在古迹的欣赏与思考之中。
“沿崖采菖蒲,兴发辄长啸”描绘了诗人采药时的兴致勃勃,以及偶尔发出的长啸,展现了他内心的自由与豪迈。“偶随辟书起,末路遂难料”表达了诗人命运的转折与不可预知性。“十年未能归,应为山僧诮”则以十年未归的遗憾,表达了对山僧的歉意与感激。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石城寺及其背后历史的深刻感悟,以及对自然与人文和谐共生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