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敛手退,一任敌横纵
出处:《锡兰岛卧佛》
清 · 黄遵宪
我闻舒五指,化作狮子雄。
能令众醉象,败窜头笼东。
何不敕兽王,俾当敌人冲?我闻觕大力,手张祖王弓。
射过七铁猪,入地千万重。
何不矢一发,再张力士锋。
我闻四海水,悉纳毛孔中。
蛟龙与鱼鳖,众生无不容。
何不口一吸,令化诸毛虫?我闻大千界,一击成虚空。
譬掷陶家轮,极远到无穷。
何不气一喷,散为鞞蓝风?我闻三昧火,烧身光熊熊。
千眼金刚杵,头出烟焰红。
何不呼阿奴,一用天火攻。
我闻安息香,力能敕毒龙。
尾击须弥山,波涛声汹汹。
何不呼小婢,悉遣河神从?我闻阿脩罗,横攻善见宫。
流尽赤蚌血,藕丝遁无踪。
何不取天仗,压制群魔凶?我闻毗琉璃,素守南天封。
薜荔鸠槃茶,万鬼声喁喁。
何不饬鬼兵,力助天王功?惟佛大法王,兼综诸神通。
声闻诸弟子,递传术犹工。
如何敛手退,一任敌横纵。
竟使清净土,概变腥膻戎?五方万天祠,一齐鸣鼓钟。
遥望西王母,虎齿发蓬蓬。
合上皇帝号,万宝朝河宗。
佛力遂扫地,感叹摧肝胸。
能令众醉象,败窜头笼东。
何不敕兽王,俾当敌人冲?我闻觕大力,手张祖王弓。
射过七铁猪,入地千万重。
何不矢一发,再张力士锋。
我闻四海水,悉纳毛孔中。
蛟龙与鱼鳖,众生无不容。
何不口一吸,令化诸毛虫?我闻大千界,一击成虚空。
譬掷陶家轮,极远到无穷。
何不气一喷,散为鞞蓝风?我闻三昧火,烧身光熊熊。
千眼金刚杵,头出烟焰红。
何不呼阿奴,一用天火攻。
我闻安息香,力能敕毒龙。
尾击须弥山,波涛声汹汹。
何不呼小婢,悉遣河神从?我闻阿脩罗,横攻善见宫。
流尽赤蚌血,藕丝遁无踪。
何不取天仗,压制群魔凶?我闻毗琉璃,素守南天封。
薜荔鸠槃茶,万鬼声喁喁。
何不饬鬼兵,力助天王功?惟佛大法王,兼综诸神通。
声闻诸弟子,递传术犹工。
如何敛手退,一任敌横纵。
竟使清净土,概变腥膻戎?五方万天祠,一齐鸣鼓钟。
遥望西王母,虎齿发蓬蓬。
合上皇帝号,万宝朝河宗。
佛力遂扫地,感叹摧肝胸。
鉴赏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黄遵宪所作的《锡兰岛卧佛(其四)》。诗中以奇特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描绘了对佛力神通的种种设想,展现了诗人对佛教信仰的独特理解。
诗的开头“我闻舒五指,化作狮子雄”,通过描述佛的五指舒展,化身为威猛的狮子,展现佛力的强大。接着,“能令众醉象,败窜头笼东”进一步强调佛力能够制服强大的敌人,使其逃窜。诗人通过这些形象化的描述,表达了对佛力无边的敬畏之情。
随后,“我闻觕大力,手张祖王弓”、“我闻四海水,悉纳毛孔中”等句子,分别运用了射箭和吸纳水体的比喻,进一步展示了佛力的广大和深远。诗人通过这些夸张的想象,试图揭示佛力的无限可能。
在诗的后半部分,“我闻大千界,一击成虚空”、“何不气一喷,散为鞞蓝风?”等句子,诗人继续发挥想象力,设想佛力可以击碎宇宙,甚至将之化为无形,以及佛力可以喷发出强大的风力。这些描述充满了神秘色彩,体现了诗人对佛力的无限遐想。
最后,“我闻安息香,力能敕毒龙”、“何不呼阿奴,一用天火攻”等句子,通过描述佛力可以控制毒龙,甚至使用天火攻击,进一步展示了佛力的威力和多样性。诗人通过这些具体的例子,表达了对佛力强大能力的赞美。
整首诗通过一系列奇特的想象和夸张的描述,展现了诗人对佛教中佛力神通的独特理解和向往。诗中的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神奇力量的世界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