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不偶时聊自放,诗非繇命莫教贫
出处:《丙午岁旦漫题》
明末清初 · 陈恭尹
鹊噪莺鸣在四邻,鬓毛羞与岁争新。
山妻漉酒相娱老,稚子牵衣出拜人。
道不偶时聊自放,诗非繇命莫教贫。
可能更得闲无事,三十六回春草春。
山妻漉酒相娱老,稚子牵衣出拜人。
道不偶时聊自放,诗非繇命莫教贫。
可能更得闲无事,三十六回春草春。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陈恭尹在丙午岁旦时的日常生活情景,充满了生活气息和人情味。首联“鹊噪莺鸣在四邻,鬓毛羞与岁争新”以生动的自然景象开篇,鹊鸟啼叫,黄莺鸣唱,一派生机勃勃的春日景象,而诗人却因年华老去,鬓发斑白,感到有些羞愧,无法与新春争艳。颔联“山妻漉酒相娱老,稚子牵衣出拜人”则转向家庭生活,通过妻子为他漉酒助兴、孩子乖巧地牵着他的衣角向人行礼的情景,展现了温馨的家庭氛围和对生活的满足感。颈联“道不偶时聊自放,诗非繇命莫教贫”表达了诗人面对世事不顺时的自我解脱态度,以及对诗歌创作的坚持,即使命运多舛,也不愿放弃追求艺术的理想。尾联“可能更得闲无事,三十六回春草春”则以对未来生活的期待收尾,希望在未来的岁月里,能有更多的闲暇时光,享受春草绿意盎然的季节之美。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对自然、家庭、生活和艺术的感悟,展现了其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