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见山阿人,彷佛君平起
乍离城市喧,益羡丘壑美。
舍车陟岖嵚,停策玩清泚。
游目苍崖颠,放情白云里。
攀林感落英,涉涧悲逝水。
冀凭栖遁踪,往遇冥寂士。
忽见山阿人,彷佛君平起。
何当乘素烟,相与嚼丹蕊。
牧羊事已乖,鍊石情徒止。
长揖谢荒祠,永愧尔兄弟。
鉴赏
这首元末明初诗人戴良的《游赤松山分韵得弟字》描绘了诗人一次游历赤松山的体验。诗中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从城市到自然的转换,表达了对宁静山水之美的向往和对隐逸生活的憧憬。
“旦发东郭门,晚憩北山址。” 开篇即点明行程,从清晨出发,至傍晚歇息,行程之长,可见诗人游兴之浓。通过“东郭门”和“北山址”的地点变换,勾勒出一幅从繁华都市到宁静山野的过渡画面。
“乍离城市喧,益羡丘壑美。” 诗人离开喧嚣的城市,更加欣赏山川之美,表达了对自然风光的热爱和对远离尘嚣的渴望。
“舍车陟岖嵚,停策玩清泚。” “舍车”表明诗人选择步行,更深入地感受自然。“陟岖嵚”描绘山路崎岖,“停策玩清泚”则表现了诗人停下脚步,细细品味清澈溪流的情景,体现了对自然细节的敏锐观察和欣赏。
“游目苍崖颠,放情白云里。” “游目”意为放眼远望,“苍崖颠”指高耸的山崖,“放情”则是放开心情,自由自在。这两句描绘了诗人站在山巅,放眼望去,心随白云飘荡的自由景象,表达了对大自然无拘无束的向往。
“攀林感落英,涉涧悲逝水。” “攀林”、“涉涧”进一步展现诗人深入探索自然的行动,而“感落英”、“悲逝水”则表达了对自然界生命短暂和时光流逝的感慨。
“冀凭栖遁踪,往遇冥寂士。” “冀”表示希望,“栖遁踪”意为寻找隐居者的足迹,“冥寂士”指的是隐居的高人。这几句表达了诗人希望通过隐居生活,找到心灵的归宿,遇见那些能够理解自己心境的高人。
“忽见山阿人,彷佛君平起。” 突然间,诗人遇到了一位山中的隐者,仿佛是遇见了古代的智者君平,暗示了诗人与隐者之间可能存在的精神共鸣。
“何当乘素烟,相与嚼丹蕊。” “何当”表示何时能够,“素烟”、“丹蕊”分别象征着纯洁和美好,表达了诗人希望与隐者一同享受自然的美好,追求心灵的纯净与和谐。
“牧羊事已乖,炼石情徒止。” “牧羊事”可能暗指世俗生活的琐碎,“炼石情”则可能指追求理想的努力。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生活的反思,认为那些已经不再适合现在的自己。
“长揖谢荒祠,永愧尔兄弟。” 最后,诗人向荒祠行礼告别,表达了对过去生活的告别,同时也对兄弟们感到愧疚,可能意味着对自己未能陪伴家人或未能实现家庭责任的内疚。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自我内心世界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