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父献诚言,姜公乃见猜
出处:《读山海经十三首 其十三》
魏晋 · 陶潜
岩岩显朝市,帝者慎用才。
何以废共鲧?重华为之来。
仲父献诚言,姜公乃见猜。
临没告饥渴,当复何及哉!
何以废共鲧?重华为之来。
仲父献诚言,姜公乃见猜。
临没告饥渴,当复何及哉!
注释
岩岩:本形容高峻的样子,这里代指显赫的大臣。显朝市:显赫于朝廷之中。
废共鲧:指帝尧的臣子共工与鲧,因不贤而被废弃处置。
翻译
大臣显赫在朝廷,君主用人当慎重。共工与鲸被废弃,帝舜所为除奸凶。
管仲临终肺腑语,桓公到底没听从。
桓公临死困饥渴,心中后悔有何用!
鉴赏
此诗为陶渊明《读山海经十三首》中的第十三首,创作于魏晋时期。诗中通过对古代神话故事的引用,表达了作者对于人才使用与得失的深刻感慨。
“岩岩显朝市,帝者慎用才。”开篇即点明了选官任用的重要性,警示君主要谨慎地使用人才,才能使国家昌盛。这里,“岩岩”形容事物显而易见,是对古代“朝市”(朝廷与市场)的比喻,用以强调人才的选拔对于国家的重大影响。
接着,“何以废共鲧,重华为之来。”诗人提到了古代神话中的共工氏和华胥女的故事。共工氏是传说中的大神,因其力量过于强大而被放逐;而华胥则是一位美丽的女仙,被帝王所宠爱。这两者都象征着极端的情形——一方面是能力过剩而遭废弃,另一方面是因美貌而备受宠信。诗人借此表达了对于人才使用不当的惋惜和批判。
紧接着,“仲父献诚言,姜公乃见猜。”这里“仲父”指的是古代忠良之臣,而“姜公”则可能是某位君主或高官。诗中表达了即便是忠诚的建议也往往被怀疑的现实,这不仅反映出当时政治环境的复杂,也透露出诗人对此深感忧虑。
最后,“临没告饥渴,当复何及哉!”这句话表达了一种对于人才得失的无奈与悲哀。在古代,许多贤才往往在临终之际发出这样的叹息,感到自己的才能未能得到充分利用,甚至到了生命结束时也未被发掘或重用。诗人通过这种表达,强调了人才的珍贵以及及时发现与使用人才的重要性。
陶渊明在这首诗中,借古代神话故事和历史人物的情境,反映了自己对于才子的珍视,以及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不满与批判。通过深刻的思想和独到的艺术表现手法,使得这首诗具有很强的启示性和时代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