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秋千古在,幽淡几人知
出处:《夜读贾长江诗效其体》
宋 · 张耒
五字一篇诗,人传贾岛词。
清秋千古在,幽淡几人知。
霜夜灯前读,林间静处思。
恍然如见面,更对七朱丝。
清秋千古在,幽淡几人知。
霜夜灯前读,林间静处思。
恍然如见面,更对七朱丝。
拼音版原文
注释
五字:每篇诗的字数。贾岛词:指贾岛的诗歌作品。
清秋:清澈的秋天,也暗示季节的清冷。
千古:永久,长久。
幽淡:清淡而深远。
霜夜:寒冷的夜晚有霜降临。
灯前:在灯下。
静处思:在安静的地方深思。
恍然:忽然,好像。
七朱丝:可能指诗中的精妙之处,也可能象征琴弦,代指诗文。
翻译
以五言诗闻名,贾岛的诗流传世间。清冷的秋天永远留存,他的平淡风格却鲜有人理解。
在霜夜灯下细细品读,于林间静谧之地思考。
仿佛与他面对面交流,更欣赏他精妙的文字之美。
鉴赏
此诗为宋代文学家张耒所作,题名《夜读贾长江诗效其体》。首句“清秋千古在”表达了对历史悠久而又淡远景象的感慨,紧接着“幽淡几人知”则暗示这种情怀不为世人所共鸣,显得十分孤独和深沉。
中间两句“霜夜灯前读,林间静处思”,描绘出诗人在寒冷的夜晚,在灯光下阅读古人的诗篇,同时心中萌生对远方山林静谧之地的向往。这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情感寄托,更是作者内心世界的写照。
末两句“恍然如见面,更对七朱丝”则是诗人在阅读古人诗词时,仿佛看到了一位身穿红衣的人,心中涌起无限思绪。这里的“七朱丝”可能指的是古代书信中的封条,用以比喻诗人的思念之深。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和文学艺术的描写,表达了作者独特的情感体验与内心世界的丰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