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川散白日,草木共青春
出处:《同应之登大宋陂》
宋 · 张耒
望阔真多思,凭高更损神。
山川散白日,草木共青春。
寂寂兴亡事,悠悠来往人。
素衣吴白纻,尽化洛阳尘。
山川散白日,草木共青春。
寂寂兴亡事,悠悠来往人。
素衣吴白纻,尽化洛阳尘。
拼音版原文
注释
望阔:远望辽阔。真:实在。
多思:思绪繁多。
凭高:登高。
损神:损耗精神。
山川:山河。
散:笼罩。
白日:白昼。
草木:草木。
共:共享。
青春:春天。
寂寂:寂静无声。
兴亡事:历史兴衰。
悠悠:长久不断。
来往人:来来往往的人。
素衣:白衣。
吴白纻:吴地的白色细麻布。
尽化:全部化为。
洛阳尘:洛阳的尘土。
翻译
遥望远方思绪万千,登高望远更添愁绪。山河大地笼罩在白昼之下,草木共享着春天的生机。
历史的兴衰无声无息,来来往往的人们络绎不绝。
洁白的衣物如同吴地的细麻,最终都化作洛阳古城的尘埃。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淡远而又带有些许感伤的情怀。诗人站在高处眺望,心中思绪万千,但这种目之所及的景象却让他感到精神上更加疲惫。这不仅是对眼前景物的一种写照,更是一种内心情感的流露。
"山川散白日,草木共青春" 这两句描写了自然界的美丽与生机,但这种美好似乎也带有一丝哀愁,因为它提醒着诗人生命的短暂和世事的无常。接下来的 "寂寂兴亡事,悠悠来往人" 反映了历史长河中的兴衰更替,以及那些匆匆过客留下的痕迹,这些都是让人感慨万千的事情。
最后两句 "素衣吴白纻,尽化洛阳尘" 则是诗人通过对古人遗物的描写来表达自己对于历史和过去美好事物的怀念。"素衣吴白纻" 可能是指某种特定的人物或故事,而 "尽化洛阳尘" 则是一种极端的悲哀,似乎是在说一切美好的东西最终都化作了尘土。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历史遗迹的描绘,表达了一种深沉而淡远的情感。它不仅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观察,还透露出了他对于生命、时间流逝以及历史变迁的深刻感悟。这是一首充满哲理和情感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