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九顽童一草庐,土朱勤点七言书
出处:《村学究》
宋 · 宋伯仁
八九顽童一草庐,土朱勤点七言书。
晚听学长吹樵笛,国子先生殆不如。
晚听学长吹樵笛,国子先生殆不如。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八九:指七八个或者九个。顽童:淘气的孩子。
一草庐:一间简陋的小屋。
土朱:用土制成的朱砂,用于写字。
七言书:七言诗,古代的一种诗歌形式。
晚:傍晚。
学长:年长的学习者。
吹樵笛:吹奏砍柴人的笛子。
殆不如:恐怕不如,表示比较。
翻译
八个或九个顽皮孩童聚集在一间草庐中他们勤奋地用土红色的朱砂标注着七言诗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年迈的童生(科举考生)在一个简陋的草屋中,专心致志地研读七言书。晚上,他听见一位学长吹奏着樵笛的声音,感到国子先生的教诲远不及此情境之美好。
诗中的意象丰富,通过“八九顽童”展现了年纪已高却依然坚持学习的执着与可敬。"土朱勤点七言书"则显示出对学问的专注和勤奋。而"晚听学长吹樵笛"透露出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境界的向往。
至于“国子先生殆不如”,则是诗人表达了一种超越书本知识,对比之下,即使是国子监的教育也无法与这种自然、自由的学习氛围相提并论。这里体现了诗人对于自然情感和生活体验的一种渴望,以及对传统教育方式的某种批判。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勾勒出了一幅田园牧歌般的学习景象,透露出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满足,同时也折射出了宋代士人的文化追求和生活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