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木手所植,杖履身所任
出处:《勉学诗》
明 · 方孝孺
蔼蔼桑梓树,迟迟杖履音。
未瞻父母颜,巳起恭敬心。
树木手所植,杖履身所任。
此物犹足重,况彼钟爱深。
父爱我亦爱,不间兽与禽。
六亲同骨肉,何以能相侵。
未瞻父母颜,巳起恭敬心。
树木手所植,杖履身所任。
此物犹足重,况彼钟爱深。
父爱我亦爱,不间兽与禽。
六亲同骨肉,何以能相侵。
鉴赏
这首诗名为《勉学诗(其五)》,是明代文学家方孝孺所作。通过诗中的内容,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对亲情的深刻理解和对子女教育的重视。
诗中首先描绘了桑梓树和杖履的声音,营造出一种温馨而庄重的家庭氛围。接着,诗人提出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在还未见到父母的面时,为何心中已生起恭敬之心?这不仅是对父母的尊敬,也是对生命之源的敬畏。诗人进一步将这种情感延伸至自然界的树木和人类的杖履,强调了它们虽非生命,却承载着人的劳作与行动,从而引出对父母之爱的重视。诗人认为,即使是最普通的事物也值得珍惜,更何况是父母那深沉而无私的爱呢?
接下来,诗人表达了对父母之爱的认同与尊重,指出这种爱不分对象,无论是兽类还是禽类,都应受到同样的爱护。这一段体现了诗人对平等与博爱精神的追求。最后,诗人强调了家庭成员之间的紧密联系,即“六亲同骨肉”,并反问为何会存在相侵的现象,以此呼吁人们珍惜亲情,避免伤害彼此。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方孝孺对亲情的珍视以及对教育子女的独到见解,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道德启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