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摵摵鸣枯蓼,船阁荒村夜悄悄
出处:《送杭州杜、戚、陈三掾罢官归乡》
宋 · 苏轼
秋风摵摵鸣枯蓼,船阁荒村夜悄悄。
正当逐客断肠时,君独歌呼醉连晓。
老夫平生齐得丧,尚恋微官失轻矫。
君今憔悴归无食,五斗未可秋毫小。
君言失意能几时,月啖虾蟆行复皎。
杀人无验中不快,此恨终身恐难了。
徇时所得无几何,随手已遭忧患绕。
期君正似种宿麦,忍饥待食明年麨。
正当逐客断肠时,君独歌呼醉连晓。
老夫平生齐得丧,尚恋微官失轻矫。
君今憔悴归无食,五斗未可秋毫小。
君言失意能几时,月啖虾蟆行复皎。
杀人无验中不快,此恨终身恐难了。
徇时所得无几何,随手已遭忧患绕。
期君正似种宿麦,忍饥待食明年麨。
注释
摵摵:形容秋风的声音。船阁:船上的小屋。
逐客:旅人、离家之人。
轻矫:洒脱、不受拘束。
五斗:古代官俸,此处指微薄的收入。
虾蟆:古人认为月光下有蛤蟆,比喻生活艰难。
中不快:内心不愉快。
期君:期望你。
宿麦:冬小麦,耐寒的一种作物。
麨:粗麦粉,这里指粮食。
翻译
秋风吹过,发出瑟瑟声,枯萎的蓼草在荒村夜晚响起。此时正是旅人情绪低落的时候,而你却独自唱歌直到天明。
我一生看淡得失,但仍贪恋微小的官职,失去了应有的洒脱。
如今你疲惫不堪,回去也没有食物,即使五斗米也不能忽视这微小的困苦。
你说失落的心情能持续多久?就像月光下吃着虾蟆,等待的是明亮的未来。
无法洗清的冤屈让人内心不快,这种遗憾恐怕一生都无法消除。
迎合世俗能得到多少,转眼就陷入忧虑和困扰。
我希望你能像种植冬小麦,忍受饥饿,期待来年收获的粮食。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文学家苏轼的作品,名为《送杭州杜、戚、陈三掾罢官归乡》。诗中充满了对朋友离别的不舍和对未来命运的担忧。
"秋风摵摵鸣枯蓼,船阁荒村夜悄悄。"
这里描绘了一幅秋夜静谧的画面,秋风轻拂,枯树上的枯叶发出细微的声音,背景是远离喧嚣的荒村。在这样的环境下,诗人与友人的告别显得尤为凄凉。
"正当逐客断肠时,君独歌呼醉连晓。"
朋友们在这个时候离开,心中难免生出割舍之痛,但苏轼却选择了用酒来浇愁,直到天亮。
"老夫平生齐得丧,尚恋微官失轻矫。"
诗人自称“老夫”,表达了一种无奈与沉重的心情。他一生所得的东西如同秋风中轻飘而逝的落叶,而他对微薄的官职依然有所留恋。
"君今憔悴归无食,五斗未可秋毫小。"
诗人关心朋友回家后的困境,他们可能面临着没有粮食的窘境,即便是只有极少量的存粮,也难以度过这寒冷的秋季。
"君言失意能几时,月啖虾蟆行复皎。"
这里表达了对朋友失意处境的同情和关切,以及希望这种困顿状态能够尽快结束的愿望。
"杀人无验中不快,此恨终身恐难了。"
这句话表露出了诗人内心深处的一种执着与不甘,可能是对于某些事情的强烈不满或遗憾,这份怨恨可能伴随他一生。
"徇时所得无几何,随手已遭忧患绕。"
诗中表达了对现实生活的无奈感受,无论诗人怎样努力,得到的却总是有限的,而烦恼和困扰则如影随形。
"期君正似种宿麦,忍饥待食明年麨。"
最后,诗人将朋友比作播种的人,希望他能够像等待来年的庄稼一样,忍受眼前的饥饿,期待未来丰收的果实。这既是对友人的鼓励,也是诗人自己面对困境时的一种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