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窗明恍讶乌绕树,身倦宛同蛙伏井全文

窗明恍讶乌绕树,身倦宛同蛙伏井

明 · 方孝孺
东河气高地常冷,越客入山愁目瞑。
蹇驴破帽闯驿门,敝屋疏篱耿灯影。
更阑藉草始一寐,夜半雪来初未省。
窗明恍讶乌绕树,身倦宛同蛙伏井
鸡鸣起看眼生花,睡熟山童呼不醒。
积深巳觉拥蓝关,势远直疑沾庾岭。
穿檐入隙如有求,塞户填阶岂须请。
瓦沟早滴为炊烟,水面难消因泛梗。
乐事偏宜壮士猎,清气先入诗家茗。
平铺道路混险夷,盖覆乾坤掩瑕眚。
空山难行无客到,高卧闭门终日静。
春来一月尚严凝,天上何人调九鼎。
半生对雪走四方,奇绝爱此林壑景。
长松压重龙虎怒,巨石罗陈□□整。
北风末势更飘扬,斜照馀辉愈光烱。
南望殊怜京阙遥,西顾颇觉归途永。
未须玩物遽忧患,有形易化皆幻境。
明朝阴翳尽扫除,天际诸峰翠相并。
乘兴伸眉且一笑,人生饥寒非不幸。
莫将诗句效苏公,淮阴讵肯侪哙等。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方孝孺在东河驿所经历的一场大雪,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雪中独特的自然景象和内心感受。

诗开篇即以“东河气高地常冷”点出环境特点,接着“越客入山愁目瞑”一句,既写出了外在的寒冷,也暗示了诗人的孤独与愁绪。随后,“蹇驴破帽闯驿门,敝屋疏篱耿灯影”两句,生动描绘了诗人在恶劣环境下艰难前行的形象,以及到达驿站后简陋而略显凄凉的场景。

“更阑藉草始一寐,夜半雪来初未省”表现了诗人夜宿驿站时的困倦与对雪的到来毫无察觉的状态。“窗明恍讶乌绕树,身倦宛同蛙伏井”则通过对比,进一步强调了夜晚的寂静与内心的疲惫。

“鸡鸣起看眼生花,睡熟山童呼不醒”描绘了清晨时分,诗人被山童唤醒,眼前景象仿佛梦境一般的场景。接下来,“积深巳觉拥蓝关,势远直疑沾庾岭”两句,通过比喻,形象地展示了雪的深厚与广阔。

“穿檐入隙如有求,塞户填阶岂须请”表现了雪的渗透力与覆盖力,而“瓦沟早滴为炊烟,水面难消因泛梗”则通过细节描写,展现了雪后的生活情景。

“乐事偏宜壮士猎,清气先入诗家茗”表达了诗人对雪后清新空气的喜爱,以及对诗歌创作的期待。“平铺道路混险夷,盖覆乾坤掩瑕眚”则体现了诗人对雪后世界纯净与和谐的赞美。

“空山难行无客到,高卧闭门终日静”描绘了雪后山中的宁静与诗人内心的平静。“春来一月尚严凝,天上何人调九鼎”表达了诗人对春天即将来临的期待,以及对自然界力量的敬畏。

“半生对雪走四方,奇绝爱此林壑景”流露出诗人对雪景的喜爱与对生活的热爱。“长松压重龙虎怒,巨石罗陈□□整”通过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北风末势更飘扬,斜照馀辉愈光烱”则通过对比,表现了风与阳光的不同魅力。

“南望殊怜京阙遥,西顾颇觉归途永”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京城的思念与对归途的感慨。“未须玩物遽忧患,有形易化皆幻境”提醒人们不要过于沉溺于物质享受,应保持内心的平静与智慧。“明朝阴翳尽扫除,天际诸峰翠相并”预示着未来的光明与希望。“乘兴伸眉且一笑,人生饥寒非不幸”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乐观态度。“莫将诗句效苏公,淮阴讵肯侪哙等”则是对诗歌创作的自我定位与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雪景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体验与深刻的哲思,同时也反映了明代文人对自然、生活及社会的独到见解。